人民網
人民網

粵一周新增2005例登革熱病例,或進入流行“大年”

預計年底登革熱流行趨勢下降

2024年10月21日16:5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日前,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今年第41周(10月7日至13日)登革熱疫情監測情況。全省新增報告2005例登革熱病例,其中重症4例。專家表示,登革熱流行呈現季節性和周期性特點,目前,廣東仍處於登革熱流行季,或進入流行“大年”,需要引起警惕。公眾要做好個人防護,翻盆倒罐清積水,防止蚊虫滋生,預防伊蚊叮咬。隨著天氣轉涼,預計到年底,廣東登革熱流行趨勢或將明顯下降。

多家醫院登革熱患者增加

2024年以來,全球登革熱疫情形勢嚴峻,流行強度顯著超過歷年同期水平,截至8月底,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地區報告了超過1000萬例登革熱病例和6000多例相關死亡病例,發病數為去年同期的3倍。

當前,廣東仍處於登革熱流行季節,多地陸續報告病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監測情況顯示,10月7日至13日,全省新增報告2005例登革熱病例,其中本地病例1985例,21個地市均有分布,其中佛山462例、廣州436例、深圳209例。受登革熱高發影響,近期,多家醫院登革熱患者增加。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最近幾個月,前來醫院就診的登革熱患者有增多趨勢,患者症狀比較典型,出現高熱、三紅(面紅、頸紅、胸紅)、三痛(劇烈頭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關節痛)、皮疹(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等症狀,暫未接診重症病例。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曾育輝也表示,從7月份開始,接診的登革熱病例明顯增加,相較去年同期,接診量多了三到五倍。

最近,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也陸續接診了不少登革熱患者。該科室副主任吳曉偉介紹,患者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高燒症狀,體溫達到39-40℃。

“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情一般較輕,極少數會出現心肌炎、心功能衰竭、重度出血、肝衰竭、休克等情況,發展成重症。”彭劼說,人群普遍易感,但從感染風險來看,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消化性潰瘍、哮喘、慢性腎病、慢性肝病等基礎病患者,以及肥胖或嚴重營養不良者是感染登革病毒的高風險人群。

翻盆倒罐清積水,防止蚊虫滋生

每年,廣東都會發生登革熱疫情,但今年病例數似乎更多,這跟哪些因素有關?

“今年以來,廣東降雨整體偏多,潮濕悶熱的環境有利於伊蚊的生長繁殖,增加登革熱疫情傳播風險。”曾育輝說。

吳曉偉認為,登革熱發病率呈現周期性特點,存在“大小年”的情況,一般3到5年會有一個小高峰,5—10年會有一個大高峰。例如,廣東在2014年夏天暴發登革熱疫情,從目前的登革熱傳播情況看,或已進入流行“大年”,需要引起重視。

“不過,從數量來看,盡管今年廣東登革熱病例數量快速上升,但並未達歷史高峰,其規模與過去幾年相比仍處於可控范圍內,公眾不用太擔心。”曾育輝補充道。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控制媒介伊蚊、預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熱的最佳方式。預防登革熱從控制伊蚊著手,無積水就無蚊虫,無蚊虫就無登革熱傳播。

“廣大市民要積極行動起來,翻盆倒罐清積水,清理蚊虫孳生地,並做好個人防護,預防伊蚊叮咬。”吳曉偉說,若不慎被蚊虫叮咬后,出現發熱、頭痛、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症狀,需高度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

登革熱的流行具有季節性特征。多位專家表示,隨著天氣進一步轉涼,預計到年底,廣東登革熱流行趨勢或將明顯下降,病例數量有望減少。

南方日報記者 汪祥波

通訊員 王媛 彭逢美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