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油畫——
彰顯中國藝術的力量
油畫《我心中的英雄》,作者鄔大勇。 |
油畫《山河頌》,作者呂鵬。 |
油畫《臨海東湖》,作者楊參軍。 |
油畫《浙江省三個“一號工程”——改革攻堅》,浙江省油畫院集體創作。 |
油畫《通途》,作者唐果。 |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強調“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大凡偉大的作家藝術家,都有一個漸進、漸悟、漸成的過程”“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拆除‘心’的圍牆,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代文藝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從近年舉辦的各類美術作品展覽,特別是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地塑造了新時代美術創作尤其是油畫創作的精神面貌,並化為美術工作者的自覺追求。
深化藝術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中國文藝有著深厚的敘事倫理傳統,從“文以載道”到藝為“人心之動”,從“忠信以進德”到“修辭立其誠”,倫理一直備受重視。
20世紀末,藝術創作的價值觀念曾一度過於趨新甚至唯新,各種新奇藝術現象迭出,雖然藝術敘事的視野被拓寬,敘事倫理卻或多或少被忽視。21世紀以來,對敘事倫理的重視與重建,引發藝術敘事轉向,激發創作自覺。其側重點在於:一方面重回經典的高度,致力於討論敘事主體的責任,闡發敘事內容的深刻義涵﹔另一方面關注敘事語言的意蘊,以及修辭語言中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系。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美術工作者進一步強化創作自覺,重新思考繪畫中價值觀念的闡釋、創作主題的抉擇、藝術語言的錘煉等課題,探索研究特定場景下人民價值如何起作用、人類命運如何呈現。在“可見之詩——中國油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大路西行——第三屆中國油畫作品展”“江南如畫——中國油畫作品展”等展覽上可以看到,在思考的深化與創作的磨礪中,新一代油畫家迅速成長。
繪畫語言作為美術研究的重要課題,在近年國家組織的重大歷史與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及近兩屆全國美展中被頻頻提及。創作者們關注的不是漫無涯際的語言拓新和“探險”,而是聚焦人類價值觀念中可以反復錘煉和再造的命題、藝術修辭中可以不斷勃興和深化的命題。重大主題創作特別是現實題材創作,與大時代的風雲相連,與人性的光華相連。它需要“修辭立其誠”,需要建構與其內涵高度一致的語言體系。因此,創作者們不停重返人類理想和人類價值的歷史高度,收獲“萬眾共有、吾心獨察”的藝術識見,以此塑造藝術所維系著的人民觀念和倫理意識。像封治國《春雷·1990——蘇南鄉鎮企業大招工》、郭健濂與褚朱炯合作的《互聯網的春天——農村電商》、浙江省油畫院集體創作的《浙江省三個“一號工程”》等主題性作品,在繼承油畫創作傳統的同時強調中國意蘊,高度重視對情節的構思、對語言的打磨,緊緊圍繞歷史現場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展開創作,力求見人、動人、感人。
堅持人民至上
宏大而誠摯的人民意識,是新時代油畫的鮮明標識。今天的油畫家自覺深入社會生活之中,將目光聚焦於大地上的勞動者,聚焦於時代畫卷上的奮斗者,聚焦於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廣大美術工作者越來越認定這樣的創作道路:在廣袤的大地上擴充超越個人經驗和視角的感知,將個人感官體驗拓展為更加宏觀而全面的感知系統,使畫作穿越古今、反映人民生活。
正在舉辦的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展上,扑面而來的藝術形象是腳踏中華大地的各族人民,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先賢聖哲,是和我們一道相擁而立的堂堂中國人。這些形象剛強勇毅,如潮如雲,傳遞著眾志成城的精神力量,扣動人心。譬如,呂鵬《山河頌》,以濃郁的色調,再現傅抱石、關山月兩位前輩創作《江山如此多嬌》的情景,鐫刻新中國美術史上重要一幕﹔鄔大勇《我心中的英雄》塑造了畫家少年時代的英雄偶像——錢學森等一代科學家。還有許多氣勢宏大的創作,它們既是社會生活、時代精神的藝術載體,又是美術工作者面對歷史、面對人民的激情熔爐。這些作品以人民形象為根基,深植時代沃土,構成歷史與現實相輝映的史詩畫卷。
深厚的人民意識鑄煉著今日的美術工作者,也鑄煉著油畫的時代品格。這種品格如熾熱的火焰、絢麗的霞光,需刀砍斧鑿的研磨、鋼澆鐵鑄的淬煉。新時代油畫的品格,在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展上也得到生動體現。展覽中有造型飽滿而雄強的人物塑像,有場景式的生活巨構,有關於繪畫藝術關系的深刻思考,有對油彩語言的清醒詰問……雖然不同畫作傳遞的觀點理念各異,卻都通過對油畫語言的自省與深化來熔煉作品。張義波《心願》描繪了“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人在天安門前拍照的情景,以繪畫圓了拉齊尼生前的心願。畫面場景雖為虛構,但創作者著力打磨油畫語言,強化人物造型的完整性、色彩的表現性,使作品富有崇高感。李建鵬《遠方》、吳俊岩《及時雨——中國鄉村醫療》等作品,則以寫實的筆觸、朴素的人物形象刻畫,彰顯源自真實生活的動人力量。這些作品像一塊塊拼圖,匯成一個時代的油畫映像。
弘揚中國精神
滿滿的東方情懷及其生生不息的創造,不斷強化著油畫的中國意蘊。新時代的油畫家始終心懷中國藝術的傳統精神並致力於傳承發展。他們有的吸收中國傳統繪畫精華,在造型中彰顯東方風神﹔有的深入民間大地,汲取並轉化民間藝術與地域文化的精髓,並融於以筆塑形、以線抒情的塑造,融於各種揮洒、涂抹、皴擦、雕塑的實驗。
一系列實踐折射出新時代油畫的特點:既蘊含現實主義理念和表現的深度,又富有東方浪漫主義的詩性。比如,在“第四屆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藝術展:長風幾萬裡”“山海神游——詩路浙江山水繪畫台州主題展”等展覽上,一些充滿山海情懷、草木生機、時尚意趣的作品,正體現了創作者根植時代生活的藝術創造,以及圓融飽滿、充滿東方意蘊的表達。“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對於畫家而言,每一次登臨祖國的名山大川,都仿佛是應和歷史的邀約。我們重識祖國的山水,接受山水的浸潤,直面山水的歷史,把握山水的立意,實現山水的寫意。這種腳踏大地、丈量古今的行走,成為詩意汩汩不絕的生長方式——不管承載這詩意的是煥彩文章、是筆墨油彩、是影像裝置,還是園林雕塑或者其他。
誠摯的人民意識、深厚的東方情懷、飽滿的塑煉品格、深刻的藝術思考,集中體現在新時代油畫的風採中。大量新品佳作生動彰顯油畫藝術的渾厚剛強,並啟發人們深刻認識中國文化的品格、中國藝術的力量。
(作者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會長)
版式設計:蔡華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