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州工控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

向“新”提“質”,讓科創變量成就跨越式增量

2024年09月30日13:44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從一窮二白起步,到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首位,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領導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工業經濟實現規模總量的跨越式增長和發展質量的顯著提升。大國重器驚艷世界,產業體系更加完備,競爭力與日俱增。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不斷增強科學應變的本領,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性。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廣州工控集團帶來了平衡創新和快速發展、解決規模和質量矛盾的破局之道。征途廣闊,上下求索。在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更優更強始終是企業發展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標,科技創新,以新求質,是企業走向更優和更強的必由之路。

在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背景下,新中國迎來成立75年的裡程碑,再度進入世界500強的廣州工控集團,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明確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節奏和工作的重點,探索出科創驅動、攀高向優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持續引領國有企業中國式現代化的改革之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書寫鏗鏘有力的全新篇章。

時間是奮進者前行的刻度。從上一年度以“黑馬”姿態入圍,到連續上榜探索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廣州工控集團在激烈的國際化產業競爭格局中,以科技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為動能,不斷提升自身地位與競爭力,向著全球化領軍制造業戰投集團穩步前行。

躬身入局 挺膺擔當

“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近年來,資源約束趨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新變化,為制造業發展帶來阻力,如何深化企業改革、實現創新破局,對於廣州工控集團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廣州工控集團承接的工業資產復雜多元,全面轉型升級任務重,復雜的外部環境引發一系列蝴蝶效應,針對國外技術“卡脖子”等難題亟待攻克。逆境雖是前進的阻力,也是造就強者的動力。面臨機遇與挑戰,廣州工控集團率先探索出了一條實現“創新破局”的進擊之道,肩負起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科技創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強化資源整合及產業帶動能力等新時代責任與擔當。

創新破局 奮楫勇進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廣州工控集團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精神,深化產業改革,全面打響國有企業新時代的破局之戰。

戰略引領層面,廣州工控集團全面聚焦先進制造、產業金融、產業園區板塊,堅持融合科技與資本的力量,打造世界一流創新驅動型工業戰略投資集團。對內,廣州工控集團以“供應鏈安全穩定、價值鏈高端延伸、科技鏈創新突破、生態圈持續擴容”為出發點,橫向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現代高端裝備、先進金屬材料、新能源4條重點產業鏈,打造“1個千億級+3 個五百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縱向關注幾大產業鏈中的細分產業,逐步建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外,廣州工控集團進一步整合進出口資源組建工控國際,加速構建“走出去”、“引進來”雙通道,實現產品、產能走出去,資金、技術引進來,整合全球供應鏈、營銷渠道資源,帶動集團產業板塊組團發展、整船出海,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

戰術攻堅層面,廣州工控集團一直以來堅持自主培育與投資並購雙輪驅動,一方面建立起以集團科技創新總院為核心層、企業研發機構為緊密層、各級高校科研院所為協同層的三級創新生態,校企聯合共同發力,為產業跨越式發展積蓄持續發展的動能。同時,集團建立“一橫、一豎”的“T型”並購投資策略——投資行業龍頭建平台、孵化早期項目謀創新。廣州工控集團深信並有決心做“耐心資本”,去培育國內本土的新興企業,隻有集鏈成群,賦能企業,才能激發更多新的動能,這也是戰投集團應有的使命擔當。

戰役決勝層面,廣州工控集團深知,實現創新破局的根本,就是將產業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實現世界賽道沖刺的“加速度”。近年來,廣州工控集團積極針對國家重點項目和卡脖子問題進行精研,在多個領域的創新技術實現了突破,截至2024年6月底,共有23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及以上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博微成功研制儀表專用微控制器芯片,打破進口依賴。廣鋼氣體開發亞超臨界 CO2裝備技術,成為全球第二家可供應亞超臨界二氧化碳的公司,突破液氦冷箱預冷技術,研發國內首台“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超高純制氮機裝備系統”,打破國外壟斷。廣日電梯實現智能電梯核心控制系統芯片的國產化替代。更多的技術瓶頸正在被攻克,源源不斷的產業動能將持續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輸送新質生產力,也為廣州工控集團在世界工業格局中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基石。

智勝謀局 著眼未來

昆山多玉,尚有礫砂﹔浮水豐金,寧無土石。廣州工控集團在改革之路上踏浪而行,碩果累累,但面對新環境、新身份、新責任、新使命,卻也依然需要保持著審視的態度,對未來發展來進行不斷調整和謀劃。首先,在保証集團現有規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廣州工控集團推動新賽道與舊賽道“兩道並進”,先扎根新的產業,再逐步優化存量產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第二,對標市場一流,廣州工控集團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未來產業謀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走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之路,提高經營效能。第三,適當布局前瞻性產業、未來產業,集團不斷推動產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構建新動能新優勢。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肩負起新時代工控人的使命與情懷,已經走上世界舞台的廣州工控集團,連續斬關奪隘,與跨國企業同場競技,不僅展現出國有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奮進步伐,也向世界展現出企業向新提質的“中國高度”。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站在新起點上,廣州工控集團將再度奮楫揚帆,為中國經濟新動能加速積聚能量,迸發世界航路上的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轉換,實現以全要素生產力提高為核心標志的高質量發展。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要從生產力上找答案。進入新征程,我國經濟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深水區”,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此,企業必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圍繞創新和質優打造企業發展的組合拳,走出更優和更強的探索之路。期待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涌現出來,讓科創變量成就跨越式增量,一同凝心聚力,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實踐,作出令時代矚目的貢獻。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