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供給水平 提升產業效能
讓廣東“四季宜游 近悅遠來”
新時代,旅游業被賦予了新使命。
作為旅游大省,廣東既是國內最大旅游客源地,又是最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廣東端出文旅“大餐”,精彩活動將陸續推出,旅游市場有望迎來新的熱潮。
豐富多元的供給,規范成熟的市場,貼心暖心的服務,是廣東旅游發展的基本特征和相對優勢。當前,發展旅游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廣東正在持續優化供給水平、提升產業效能,以新質生產力為牽引,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讓“四季宜游 近悅遠來”的主客共享空間從夢想照進現實。
守正創新
以新質生產力牽引旅游業發展
在廣州白雲嘗試戶外風洞、在雲浮羅定體驗跳傘、搭乘低空航線可以飛抵珠海海島、乘坐郵輪可以盡享海上休閑生活。新興旅游業態、新型旅游方式不斷涌現,“新潮”,正在成為廣東旅游的新標簽。
在新質生產力的牽引下,廣東旅游業供給體系日趨完善。在廣東,數字文旅產業已被視為最具潛力的板塊之一。《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多次提及大灣區文旅發展的“數字化”,提出推動文藝、文博、非遺等傳統文化行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一批旅游演藝精品項目、線上演播項目、沉浸式體驗項目、數字藝術體驗場景。
從2023年至今,省文化和旅游廳已評選出115個“粵式新潮流”廣東文旅消費新業態熱門場景,涵蓋和美鄉村、文博藝術、科技潮玩、綠美生態、創意演藝、特色宿集、研學親子、休閑運動、美食品鑒、街區樂購等十個類別,為當下和未來文旅消費體驗場景引領新的風向。“粵式新潮流”的出現,不僅是繼續發掘廣東文旅消費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新場景,滿足公眾多層次、個性化、品質化的文旅消費新需求,更是以新質生產力引領文旅新發展,促進廣東文旅消費提質升級的具體舉措。
除此之外,廣東正在加快推動線上演播、數字藝術、雲旅游等新型文旅業態快速發展。一批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優秀案例、文化和旅游裝備技術提升優秀案例涌現。
廣東是科技大省,實力強勁的信息服務企業是推動數字文旅發展背后的殷實力量。騰訊、廣東移動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企業不斷探索與旅游的跨界融合。廣東移動打造出以5G、算力網絡、能力中台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全力推動數字文旅產業發展。
提質增效
變空間存量為價值增量
科技加持下,傳統景區不斷煥發新活力。近年來,廣州越秀北京路、永慶坊等傳統旅游目的地借數字科技實現更新。北京路在UE4三維建模、雲渲染、數字人等技術手段的助力下,豐富的騎樓景觀、非遺作品得以“搬”到線上。元宇宙非遺街區在打破出游時空限制、增強互動體驗的同時,讓在地資源得到充分活化利用。
更多景區則借數字技術創新旅游場景、提升目的地吸引力和競爭力。長隆國際大馬戲《魔幻傳奇Ⅱ》結合3D立體投影舞台、360°環繞舞美等高科技手段,為觀眾帶來感官盛宴。該項目於2023年成功入選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廣州塔則聯合深圳大漠大智控,推出國內首個在線離線融合技術無人機編隊表演產品——廣州塔雪花秀,夜游場景豐富度大幅提升。
廣州塔還在旅游內容、場景上不斷創新。歷經4年建設的廣州塔廣場預計於今年底開業,其以景區為核心、周邊沿江區域為延展,積極探索多種文旅融合新形式,將匯聚海內外旗艦店、概念店、劇場等消費業態,構建成為一站式文商旅融合購物體驗空間、廣州未來的標杆性商業綜合體。
融合發展
讓“旅游+”“+旅游”發揮效能
現代旅游業體系,不再局限於酒店、景區、旅行社等傳統業態,在“旅游+”“+旅游”的融合發展態勢下,旅游業發展動力更足、效能更高。
近年來,廣東涌現不少文旅產業賦能城市更新的優秀案例。如今,走在佛山街頭,“轉角遇到美”是不少游客的直觀感受。由舊廠房、舊倉庫、舊陶工宿舍等改造而成的佛山美陶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柒號陶倉研習基地、陶谷創智園、美陶文創中心、美陶之窗等公共文化設施、文創空間和新業態消費場所。當前,佛山美陶灣片區已有超1240家企業入駐,其中文化類企業佔比超六成,片區共有超1.6萬人從事文化及相關產業。
這只是廣東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賦能城市更新的一個縮影。在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傅瀚霄看來,文旅產業賦能城市更新廣東省先行一步,在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方面,廣州、佛山等地積極挖掘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將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到城市建設中,讓城市歷史記憶得以保護傳承。
此外,“非遺+旅游”“文創+旅游”“博物館+旅游”“演藝+旅游”等業態日趨豐富。從永慶坊非遺街區到廣州巴士“如約華廈,印象廣州”文旅專線,從沙灣鎮紫泥堂到佛山歡樂海岸PLUS,從博物館奇妙夜到珠江《船說》,文旅深度融合的成效逐步顯現。研學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等新業態,不僅讓廣東游客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性價比的旅游體驗,亦讓外地游客感受到廣東的別樣風情。
無論是“旅游+”還是“+旅游”,廣東始終重視融合發展的效能,真正讓人民群眾在“詩和遠方”裡,感受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南方日報記者 周人果 蔡華鋒 葉綺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