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構建千億級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日前,《清遠市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百千萬工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下稱《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提出到2026年,清遠全市年接待游客人數力爭達到300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力爭達到300億元,文旅項目累計投資超過200億元,培育1家年接待游客千萬級景區。
《實施方案》提出,清遠市將立足本地文旅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放大文化旅游業綜合效應,通過供需兩端發力,補齊短板、挖掘潛力、增強活力。建設一批文旅產業發展平台,培育一批文旅龍頭項目、龍頭企業、新產品、新業態,形成一批文旅特色產業集群,構建“一帶一廊一區”千億級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串珠成鏈、點石成金。近年來,清遠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清遠區位、空間、生態優勢,推動落實《清遠市旅游發展空間規劃(2019—2035)》《清遠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1—2035年)》《清遠北江經濟旅游帶綜合規劃》等旅游發展規劃,積極謀劃和推動建設“一帶一廊一區”建設,即北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嶺南民族特色高質量發展(文旅)廊道、灣區北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全力構建旅游發展新格局。
大項目串珠成鏈
推動北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建設
紅霞如練,游人如織。7月12日傍晚,2024“我在清遠過暑假”系列活動暨清遠市第二屆開漁季啟動儀式舉行。
活動在清遠旅游客運碼頭舉行,該項目是以客運旅游為主,兼顧待泊、執法、公共服務泊位於一體的水上交通旅游綜合體,自今年年初交工驗收后,已成為清遠一處既有“顏值”又有“裡子”的文旅風景線。
近年以來,清遠加快統籌推進北江干流及連江支流沿線生態文化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推動產業要素集聚和創新,全力推進一批重點文旅項目規劃建設,如投資6.4億元的和秧合社農旅項目、投資2.59億元的清遠旅游客運碼頭項目等。
在清遠北江“沿線”,文旅的“硬核”配套不斷“上新”——
磁懸浮旅游專列啟動運行,清遠長隆森林度假區首期景區即將開園,清遠旅游客運碼頭交工驗收,“清遠客廳”農文旅展示窗口建成,“清遠一桌菜”美食品牌打響……
在廣東首條中低速磁浮旅游線路——清遠市磁浮旅游專線正式開通運營后,作為北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站點之一,銀盞片區交通更加便利,建設成色更加明顯。
展望未來,即將開園的清遠長隆森林度假區,作為北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的重要拼圖,將在開園后引領新的文旅增長點。
串珠成鏈、聯袂帶動,北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以清遠百裡北江為核心,致力於打造清遠文旅新金字招牌。“通過大項目激活北江農文旅資源,輻射帶動全市旅游業發展。”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依托資源稟賦
打造嶺南民族特色高質量發展(文旅)廊道
“一廊”即“嶺南民族特色高質量發展(文旅)廊道”,將在清遠北部地區建設集民俗風情、文創體驗、生態觀光、品質度假於一體的壯瑤風情體驗與生態休閑旅游示范帶。
今年來,清遠按照“整體規劃、分段建設、逐步推進、串珠成鏈”的思路,積極推動嶺南民族特色高質量發展(文旅)廊道建設——
連州市堅持以文化為引領,以“五區”錯位發展為手段,通過文化差異賦能12個鎮(鄉)實現差異化發展,著力構建12個鎮(鄉)錯位發展新格局。
7月至今,連州舉行2024年旅游文化季系列活動,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大文旅熱點。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負責人介紹說,連州將針對性做好相應項目的招商引資和落地服務,按照“一區一策”差異化推進文旅產業發展,力爭到2025年末,連州文旅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7%,“百億級”文化旅游產業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連山則融匯“農文旅體康”,融出產業發展新氣象。近日,廣東省首批18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省級試點名單公布,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名列其中。年初,連山提出,將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和民族特色稟賦,通過舉辦民族特色文化活動和有序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森林體育項目,進一步打響連山“農文旅體康”品牌。
據統計,今年“七月香”戲水節期間,連山累計接待游客與上屆戲水活動同比增長6.04%﹔拉動消費1.39億元,同比增長32.38%﹔其中8月10日當天有近18萬人參與戲水活動。
連南瑤族自治縣則通過豐富的賽事安排,構建“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全域旅游”的消費模式,有效推動體旅深度融合,推動賽事“流量”轉化為文旅消費“留量”。年底前,第一屆全民健身大賽(華南區)自行車騎游大會暨清遠·連南石漠公園自行車騎行活動、2024年“清遠戶外運動季”暨連南綠美瑤山徒步之旅等還將舉行。
陽山縣委、縣政府則以韓愈文化擦亮文化強縣新名片,圍繞挖掘韓愈陽山文化內涵,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景區景點為基礎、骨干企業為載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發展的新格局。2024年上半年,陽山縣接待游客69.9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93億元,同比分別上升41.03%、39.91%。
構筑灣區“后花園”
打造灣區北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
“從廣州到這裡,開車用了不到2個小時,兩地交通很方便,走走玻璃棧道,體驗山間漂流,很舒暢。”林先生感嘆道。青山掩映,碧水環繞,古龍峽景區近年來火爆出圈,凸顯清遠文旅產業實力與潛力。
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的清遠,一直以來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打造。去年以來,清遠市政府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首選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地和旅游度假目的地。三個“地”,旅游佔一“地”。
近年來,清遠的鄉村游、民俗游、休閑和周邊游等旅游新業態成為眾多游客,尤其是大灣區城市游客的“心頭好”。“清遠文旅的主要客源一直來自大灣區兄弟城市,近年來佔比超八成。”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地處環大灣區第一圈層的清遠,60分鐘到廣州市中心、40分鐘到白雲機場,高鐵到深圳隻需1小時,近年來著力打造融灣崛起排頭兵、城鄉融合示范市、生態發展新標杆、“雙區”魅力后花園。其中,清遠南(清城、清新、佛岡)攜手廣州北(花都、從化、增城),利用整個轄內生態文化旅游資源,高水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
兩地共建合作區以來,共同編制合作區建設方案,合作區將通過站場聯動發展,實施“一三一四”總體布局,即“一核引領、三軸聯動、一帶串聯、四區共建”的總體空間布局,為廣清兩地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生機。
如何進一步做好融灣文章?清遠已有“章法”。
堅持提存量拓增量,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旅游強市﹔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加強文化遺產和生態資源保護利用﹔堅持服務灣區游客文旅需要,提升供給水平和服務質量……
近年來,清遠立足“三最”,即離大灣區中心城市最近、生態環境最好、發展空間最大的比較優勢,深入挖掘清遠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生態康養、休閑度假、科普研學、低空飛行、露營等旅游業態產品,構建了多樣化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先后引進“和秧合社農旅項目”等一批農文旅項目落地建設,打造了國家級鄉村旅游品牌4個、省級鄉村旅游品牌90個,培育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石坪村利用農村“三塊地”發展鄉村旅游典型經驗﹔大力推進生態旅游公路、智慧旅游建設,全市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大力提升景區、餐飲企業、酒店等涉旅單位服務質量,全市培育超80位“首席質量官”和“標杆服務員”,推選12家“放心消費承諾景區”。
下一步,清遠將積極貫徹落實廣東相關部署,錨定“三年行動”,加快構建“一帶一廊一區”千億級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集中力量推進大灣區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設,實現“灣區后花園”文旅產業、文旅+產業更高質量的發展。
撰文:陳立楷 鄧文燕 邱淑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