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廣州市黃埔區改造舊村同時保護古樹

古樹生機盎然 村庄面貌一新

本報記者 賀林平
2024年09月03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珠江村口,一棵巨大的古榕樹矗立在珠江涌邊,古干虯枝,樹冠如雲。

  不久前,珠江村舊村改造項目施工至此。如何保護好古樹名木,成了市政園林部門、規劃施工團隊和當地村民共同挂心的問題。

  據測算,這株古榕樹樹齡已有204年。“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我們村的‘活地標’。”有村民說。

  中交四航局黃埔區下沙社區珠江村舊村改造項目施工負責人王盼說,“規劃上的難點在於,古樹緊靠改造項目5號地塊的東南角,5號地塊基坑最大開挖深度達15.3米,給古樹保護帶來挑戰。”

  為了保証古榕樹的生長空間,項目團隊對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調整,地塊地下室的邊線以古榕樹冠幅外10米為控制范圍,為古樹“讓道”。“開工前,我們梳理施工線路、優化施工方案、改進工藝工法、搭建立體保護區,力求實現原址就地保護。”王盼表示。

  開工后,如何防止古樹保護范圍內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污染,成為施工團隊面臨的首要挑戰。地塊地下室垂直施工線距離古樹最近處僅有15米,加之古樹附近地質結構復雜,稍有不慎就會給古樹生長的土質造成影響。“如果按照傳統方式開挖,容易造成古樹保護范圍內的水土流向基坑,還可能因為施工排水侵入古樹保護范圍,影響古樹根系生長。”王盼解釋。為此,團隊反復研究,最終確定了“先穩根基,再淨排水”的方案——先在古樹周邊基坑筑起一道鋼筋混凝土的“銅牆鐵壁”,穩住古樹根基﹔再設置環形排水溝,將排水匯集至沉澱池,防止外溢,待處理轉化為淨水后,再實現循環利用。

  建筑方案優化了,技術手段也要跟上。施工團隊發現,古樹南北側分枝內部早年已經存在部分腐爛,整體長勢欠佳。中交四航局項目部專門跑到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請來園林專家會診。“不僅施工期間要保護好古樹,還要為古樹營造更健康的生長環境。”項目部黨支部書記楊東說。

  項目部成立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們向園林專家“取經”,委托專業團隊引入環保型彈性樹洞修補技術,採用新型材料修復樹干空洞,防止病虫害發生。還通過氣根牽引技術,在PVC管內填充營養基質土,將古樹氣根引入土壤中,讓根系可以定向生長。在科技助力下,這棵古榕樹越發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楊東表示,項目后續還將圍繞古榕樹建設古樹廣場,串聯當地歷史文物點形成慢行廊道,在提升鄉村面貌的同時留住鄉愁。隨著珠江村這座600年古村的美麗蝶變,一幅嶺南水鄉新畫卷也在村民們的憧憬中鋪展開來。

(責編:周睿、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