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穩居暑期檔“第一票倉”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9月1日,國家電影局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總票房116.43億元,觀影人次為2.85億。另據貓眼專業版數據,今年暑期檔總放映場次達到3825.8萬,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總場次數紀錄。
廣東繼續穩坐全國“第一票倉”,以14.84億元的票房成績領跑,佔2024年暑期檔全國票房的12.7%,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數也位居全國第一。深圳和廣州均進入全國城市票房前五:深圳以約4.18億元的檔期票房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廣州以3.62億元的檔期票房位列全國第五。此外,東莞和佛山也躋身全國城市票房前二十,檔期票房均超過1億元。
喜劇片表現出色
票房破億新片數量創新高
影片方面,今年暑期檔共有144部影片上映,多類型新片百花齊放,檔期內國產影片票房達到84.81億元,佔比為72.84%。《抓娃娃》《默殺》《異形:奪命艦》《雲邊有個小賣部》《死侍與金剛狼》分列暑期檔票房榜前五。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今年暑期檔喜劇片表現最為出色,票房接近50億元。冠軍影片《抓娃娃》連續奪得7月和8月的全國票房冠軍,目前累計票房達32.57億元,為整個暑期檔貢獻28%票房。該片也是大部分觀眾的臨場觀影選擇,由此可見,在進行臨場觀影選擇時,受眾范圍廣、觀影門檻低的喜劇電影具有天然優勢。
此外,暑期檔新片票房破億數量也創下新高——26部影片票房破億,涵蓋喜劇、懸疑、恐怖、劇情、動作、奇幻等多種類型。多部影片嘗試類型拓新,如《異人之下》《從21世紀安全撤離》《解密》等,雖然熱度稍顯遜色,但在風格上的突破和創新,是國產電影持續發展道路上的必要嘗試。
“爆款”影片數量減少
消費者需求成“破局”關鍵
今年暑期檔既有亮點也存在不少變化,給電影市場帶來了新挑戰。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4暑期檔電影數據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暑期檔總票房同比下滑44%,總觀影人次縮水近半。由於近年來影城數量逐年上漲,總放映場次小幅提升,但場均人次不及往年。
貓眼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認為,觀眾未能走進影院,主要因為爆款影片減少:今年暑期檔票房超過5億元的頭部影片僅有3部,票房超過20億元的現象級影片僅有一部。另外,今年暑期檔大眾對電影關注度不高,影片缺乏映后口碑反饋和討論熱度。全民熱點的缺失,也導致票房長線增長乏力。
8月29日,中宣部電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長毛羽在第七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提出,今年暑期檔盡管有百部左右的影片進入市場,但與去年同期相比,觀眾人次、票房均出現下降,凸顯出中國電影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而在產品供給方面,優質內容稀缺,高品質、多樣化尤其是代表電影工業、科技水平的大制作還很少,還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於電影市場而言,短檔期更依賴頭部影片熱度、長檔期除熱度外也取決於片單整體的質量,這二者都需要由影片生產基數做保証。觀眾需要好看的電影,如何提高電影創作、創新水平,提升優質內容供給,將是中國電影市場接下來的重要發展方向。與此同時,觀眾對電影產品附帶的“情緒價值”愈發看重,因此,深入了解觀眾、把握消費者需求將是未來的“破局”關鍵。
暑期檔面臨的挑戰值得重視,但業內人士認為,希望也通常孕育在困境當中,“期待積極求變的中國電影人會給觀眾帶來更多豐富精彩的優質內容,助力市場的不斷繁榮,鑄就電影行業的新輝煌”。
南方日報記者 張思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