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約五個半標准足球場大小的場地內——
新型儲能電站如何調節電力
用電高峰期,白天限電、晚上趕訂單的“夜班工廠”生產模式,曾困擾著一些企業。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電力緊缺一度是制約發展的大問題。
如今,廣州佛山之間、北江之畔,約5.5個標准足球場大小的場地內,一排排淺灰色的電池艙組成裝機規模300兆瓦/600兆瓦時的新型儲能電站,宛如一個超級“充電寶”,源源不斷地為城市運行輸送穩定電能。
這是寶塘電網側獨立電池儲能站(以下簡稱“寶塘儲能站”)——粵港澳大灣區最大規模新型儲能電站,從這裡,預計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4.3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萬噸。
削峰填谷
實現“毫秒級”響應電力系統調節需求
“去年僅南海區西江片區500千伏環網的電力缺口就達到577兆瓦,在不增加供應的情況下,預計到2030年缺口將再翻一倍。”寶塘儲能站項目前期策劃負責人楊夏裡說。
“理想的城市電力系統,需要隨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高效、節能地實現‘充、儲、放’功能。”南網儲能科技公司運行中心總經理王勁介紹,新型儲能電站作為調節電力負荷的大型“充電寶”,可在用電低谷時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進行“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將儲存的“綠電”穩定可靠地輸送到千家萬戶,實現“毫秒級”響應電力系統調節需求。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裝機量快速提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煤電﹔尤其在南方區域,新能源增長迅速,裝機總量達1.58億千瓦,成為南方電網第一大電源。
受氣候、季節等自然因素影響,新能源發電往往要“看天吃飯”,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明顯,難以穩定可靠地持續供電。大規模消納並網,需要建設儲能電站進行調配。
“新型儲能電站選址靈活、建設周期短、反應速度快,可以精確匹配區域電網負荷需要,幫助清潔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南網儲能科技公司董事長汪志強說,相比於代表傳統儲能方式的抽水蓄能電站,包括新型鋰電池、壓縮空氣、飛輪、重力儲能等技術路線在內的新型儲能電站發展更快,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局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約為兩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其中,已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佔比97%。
王勁介紹,寶塘儲能站由88套可獨立接受調度的磷酸鐵鋰儲能系統組成。投運以來,發揮“削峰填谷”作用,儲、放電量均已超過1億千瓦時,讓來自廣東陽江的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成為珠三角腹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力。
技術集成
搭配組合出9種差異化儲能技術路線
站上“風口”的新型儲能產業,在安全、質量、效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共性技術難題。比如,一條鋰電池儲能路線的性能好壞,與熱管理、結構連接等多個因素有關,在業內尚無統一衡量標准。
如何才能選出最為高效可靠的路線?
“讓多種儲能技術在一個儲能站裡‘打擂台’!”汪志強說,聚焦熱管理、結構連接、電池性能等三大主要技術領域,寶塘儲能站搭配組合出9種差異化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技術路線,裝機規模從5兆瓦到75兆瓦不等,相當於把9座不同技術特點的中型儲能站聚到一起比優劣。
步入寶塘儲能站,88套磷酸鐵鋰儲能系統猶如一個個大小不等的集裝箱,分區域整齊排列。
“外形都差不多,但裡面各有乾坤。”寶塘儲能站項目負責人周躍利介紹,按照不同的熱管理方式,這些“集裝箱”分別使用了給電池“吹空調”的風冷技術、“冷板接觸降溫”的板式液冷技術以及“冷卻液直接浸泡電池”的全浸沒式液冷技術等3種技術。
“全浸沒式液冷技術最為高效,能將不同類型的電池溫差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溫升不超過5攝氏度,有助於提高儲放電效能、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周躍利說。
寶塘儲能站所採用的結構連接技術多達5種。其中,作為南方電網首批“揭榜挂帥”科研項目的攻關成果,高壓級聯技術在寶塘儲能站有了應用上的新突破。
周躍利介紹,新型儲能電站的電要接入電網,就需要通過變壓器將電壓提升至10千伏,而高壓級聯技術省去了變壓器,僅通過模塊級聯,便可將儲能系統電壓提升,直接“挂網”運行。
“10年前,深圳寶清儲能站首次使用了這項技術,當時2兆瓦時的裝機規模佔地面積達到上千平方米,現在一個集裝箱大小的空間裡裝機規模就能達到3.5兆瓦時。”周躍利說,安裝在寶塘儲能站的高壓級聯系統,硬件結構及控制保護方面均實現了技術優化,使“挂網”電壓更加安全穩定地提升至並網電壓。
“這意味著,擺脫了變壓器的限制后,移動式儲能電站成為現實。”周躍利說,“在應急救援、大型戶外活動等場景下,這座電池艙可以哪裡需要去哪裡,作為應急電力,隨時‘挂網’送電。”
一站集成、以用促比。作為我國首個多技術路線鋰電池儲能站,寶塘儲能站的“擂台賽”仍在繼續,以運行實效促進技術精益化水平提升。
精准管理
對210多萬個電芯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測
如此大規模的儲能電站,如何實現精准管理和運營維護?
走進寶塘儲能站智慧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數據閃爍不停。
“我們對全站210多萬個電芯的電壓、溫度、容量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一旦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報警。”寶塘儲能站技術工程師張敏介紹,電芯是儲能站的最小單元,每26個電芯組成一個電池包,16個電池包組成一個電池簇,多個電池簇再構成電池艙。整個系統,像搭積木一樣,從小到大,層層鑲套。
儲能站的核心設備是電池,盡可能保持電池性能一致性、優化電池控制方式是關鍵難題。張敏介紹,傳統的電池艙,每一簇電池包都是串聯的,同時充放電。因此,衰老最快、性能最差的電池包決定了整個電池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
如何打破“木桶效應”?2020年,南方電網實施“揭榜挂帥”,廣發“英雄帖”,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採用全電流控制保護技術,我們在每個電池包間安裝了控制器,實現了對電池的‘包級管理’,可以遠程精准調節每個電池包的運行狀況。”張敏說,如此,一個電池芯出問題,再不用像以前那樣更換整個電池簇。眼下,寶塘儲能站正在研究如何將“精准控制之手”向更小的電池芯延伸。
數字化運維的優勢,還體現在精准安防上。
“每一個電池包裡,都有‘多合一’消防探測器,可以敏銳地捕捉煙霧、揮發性有機物、可燃氣體等,一旦發現異常,會自動觸發火警信號與滅火裝置,向故障電池包注入滅火介質,‘點對點’滅火。”張敏介紹,在滅火工作中,不會影響其他單元的正常運行,確保平穩供電。
“我們實時採集25項不同領域的關鍵技術指標,用數據說話,評定不同技術路線的運行性能。”王勁說,多個技術路線的運行數據,以及整個儲能站的運維數據,日積月累匯成一個“數據富礦”,將為我國新型儲能電站建設提供優化方案,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積累寶貴經驗。
(方東妮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7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