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

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訴前

本報記者 亓玉昆
2024年08月22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黃埔法院法官就一起勞動爭議案件向勞動者釋法說理。
  圖②:黃埔法院開庭審理一起繼承糾紛案件。
  圖③:黃埔法院干警在訴訟服務中心接待群眾。
  以上圖片均為張佳敏攝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轄區內民營企業眾多、高新企業集聚。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大量矛盾糾紛涌入司法后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法治護航。黃埔區人民法院院長楊銘介紹,面對案件數量遞增態勢,近年來,黃埔法院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社會治理大格局,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啟動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地圖”系列項目,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訴前。

  從依靠經驗到數據驅動——

  為街鎮提供“精准畫像”

  來到黃埔法院,研究室主任向陽將一摞各街鎮生效判決實証分析報告一字擺開。

  “這是‘法治地圖’第一階段的成果,我們從3萬多件司法案件中抓取、提煉案件共性,建立涵蓋勞動爭議、買賣合同、民間借貸等不同模塊的司法數據分析模型,繪制了1份立足全區整體情況的總報告和17份以各街鎮為單元的分報告。”向陽說。

  黃埔區下轄17個街鎮,每個片區人口數量、發展情況不同,面臨的風險點各異。“法治地圖”對各街鎮司法案件進行深入梳理、量化分析和類案研判,通過司法數據客觀反映各街鎮的法治狀況。

  當這份“法治地圖”送到黃埔區聯和街道時,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石海寬既意外又驚喜。“意外的是法院主動服務,送法上門﹔驚喜的是這份‘法治地圖’不僅根據轄區矛盾糾紛特點提供‘精准畫像’,還附加了司法建議,給街道提供參考。”石海寬說,“有了‘法治地圖’后,我們街道是嘗到‘甜頭’了。”

  聯和街道轄區50多平方公裡的面積上,有著2.6萬多家企業,其中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此聚集,形成多個產業集群。經濟活動的高度活躍,也帶來矛盾糾紛增多。其中,汽車租賃合同糾紛明顯增多,成為排名靠前的易發多發糾紛,給社會治理帶來挑戰。

  “法治地圖”針對易發多發糾紛做了司法數據統計,包括案件趨勢、訴爭焦點等,讓街道對相關案件類型的發展趨勢、案件特點一目了然。通過這份“指引”,聯和街道發現大部分的車輛租賃合同糾紛來自同一家汽車租賃公司,於是與公司積極溝通,研究解決方案。

  在司法建議、街道督促的雙重作用下,發生在聯和街道的汽車租賃合同糾紛有了明顯改善,2023年受理數較2022年同比下降74.73%。

  “結合雲端數據與街鎮實際情況‘對症下藥’,為社會風險防范化解提供可行性司法建議,實現基層法治風險隱患識別、調研、處理各環節無縫銜接。”楊銘介紹,黃埔法院重視司法案例研判,建立街鎮基層治理風險“負面清單”,組織法院干警隊伍下沉基層,對多發性、涉民生、涉眾型矛盾糾紛開展深入調研,同時,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努力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去年,黃埔法院立案庭接到一個案子,某物業公司因業主拖欠物業費提起訴訟。拖欠的業主有100多名,有的尚未入住、有的故意拖欠。立案庭庭長劉波介紹,法官就其中12名業主拖欠物業費的案件進行訴前調解,通過強化釋法明理,闡明訴前調解“低成本、高效率、不傷和氣”,促成其中1名業主達成及時付款和解協議,同時推動剩余11件案件參照這個案子全部達成類似協議,12件案件均得到化解,促成100多名業主及時結清欠款。

  從末端治理到前端預防——

  為企業提供“法治體檢”

  “原告,你們主要擔心被告再次反悔,如果法院在雙方調解協議的基礎上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是不是可以放心些?”

  “被告,雖然你們面臨資金周轉壓力,但賬戶被凍結對經營影響更大。這次調解不僅要表誠意,更要有計劃地付諸實際行動。”

  …………

  歷時35天,經過多次開展背對背調解,黃埔法院法官石妍成功調解了一起涉7份買賣合同、約5000萬元的糾紛,連帶化解了后續可能產生的執行難題。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黃埔法院積極促進涉企糾紛多元化解,讓企業減負脫困,以法治之力保障企業活力。

  一般生產經營領域法律風險防控提示、企業內部治理領域法律風險防控提示……為了更好地服務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黃埔法院把“法治地圖”第二階段的重點放在涉企糾紛上,不僅詳細分析經營中的法律風險,更為企業提供化解風險的法律建議。

  “在企業風險預防方面很有參考價值”“問題很精准、建議很管用”……去年底,黃埔法院召開企業法治體檢報告發布會暨法治化營商環境座談會,企業代表給予肯定。

  “今年上半年新收涉企糾紛7320件,較去年同期減少15.39%。”楊銘介紹,黃埔法院通過分析近7萬件審判執行案例中的企業高頻涉訴類型,從人員管理、風險防控、糾紛化解等維度,在企業生命全周期框架內,對知識產權保護、合同審查、規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高法律風險和一般風險防范舉措進行詳細說明,並結合涉企糾紛的共性規律,對涉企糾紛風險問題發出預警提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發生,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我們希望通過深入交流,了解你們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我們也會從司法層面提供防范風險的意見建議。”日前,黃埔法院法官帶著一份企業法治體檢報告來到轄區某公司,點對點幫助企業防控法律風險。

  該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無線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的企業,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以來公司不時有糾紛進入法院,2018年至2023年在黃埔法院涉訴18件,給公司運營帶來困擾。

  “法院給出風險提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操性。這些來自現實案源、由法院提煉后的建議幫助我們提前做好風險防范,也讓更多員工對法律風險認識從‘救火’層面提高到‘防火’層面。”公司法務總監劉瑾說,今年以來,公司還沒有案件進入黃埔法院。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一直是吸引全球投資的熱門目的地。面對轄區眾多外資企業,黃埔法院重視對中外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平等保護,幫助外資企業深入了解中國法律,增強在當地發展的歸屬感、安全感。

  前段時間,穗港智造合作區港澳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收到某外資企業的“體檢”求助。為積極回應企業法律需求,黃埔法院開發區人民法庭聯合黃埔區司法局夏港司法所、穗港智造合作區管委會等相關單位,主動走訪該外資企業,指出各項法律風險並提出意見建議,切實幫助企業應對問題、解決問題。

  從單打獨斗到多元解紛——

  為群眾提供“智慧司法”

  走進坐落於黃埔區水西路12號的黃埔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大廳環境敞亮、干淨整潔,從導訪台到服務窗口,再到品牌調解室、功能中心、專調委等,各項業務分區明晰。中心為群眾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不用再多地跑、多地問、多地等。

  自從2021年6月中心揭牌,黃埔法院便率先入駐,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立案登記、訴調對接等一攬子法律服務。

  “感謝調解員和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幫我們拿回了工資。”外來務工人員李某說,此前,在黃埔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協同聯動下,60多名農民工不到72個小時就拿回了被拖欠的380萬元工資。

  一直以來,黃埔法院注重依據當事人的調解意願,錨定當事人調解過程中面臨的難點、痛點問題,推動雙方當事人“心平氣和解矛盾,規規矩矩去履行”。

  除了凝聚各方調解力量,致力於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黃埔法院還注重信息化建設,發揮“智治”支撐作用,讓司法服務觸手可及。

  “網上就能調解,立馬司法確認,真是方便高效!”在黃埔法院訴調對接工作室內,特邀調解員姚建華通過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台,遠程調解了一起機動車事故責任糾紛,原告鄧某發出感嘆。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去年7月,黃埔法院研發“埔法善治e平台”微信小程序,整合優化了調解員、網格員、社會治理基層工作者等解紛服務資源,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掌上辦、隨時辦。

  “隻要點開小程序就能掌握所有案件信息,簡易案件直接在線上就調解了。當事人和調解員的說法都擺出來,法官可以給予專業釋法,這樣當事人就從法律上對結果有了基本判斷。”劉波一邊演示,一邊介紹,平台上線僅4個月時間就成功化解了訴前案件1.5萬余件,訴前調解成功率65.33%,超43%的民商事糾紛化解在訴前。

  “政法委指導、法院搭台、各部門唱戲,矛盾糾紛相當於進入一個層層化解的漏斗,最后少量疑難復雜案件由法院以裁判的方式解決。”楊銘把“埔法善治e平台”比喻成移動的“微法庭”,讓司法服務更廣覆蓋、更加便捷。

  “群眾到法院不是為了走司法程序,而是奔著解決問題來的。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從源頭上化解矛盾,這就是我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職責所在。”楊銘說,黃埔法院目前正在開展“法治地圖”第三階段項目,把關注重心由訴訟后端的生效判決前移至立案之初,對進入訴訟程序的批量案件、重點和敏感案件進行專業化法律分析,及時向有關部門或單位提供建設性意見,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的實際功效,站好發現問題的“前哨”,推進司法數字優勢快速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2日 19 版)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