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廣東︱以“活”帶“火” 嶺南非遺煥新生
南風古灶。人民網 寧玉瑛攝
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風古灶景區,年輕人把咖啡裝進了陶瓷蓋碗裡。盛裝咖啡的陶瓷蓋碗,正是出自南風古灶。
手作、裝窯、添柴……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500多年來窯火不絕。
“看這個釉色,靚不靚!”正值出窯,陶瓷手藝人陳先生眼神中充滿期待,終於等來了自己搭燒的兩硼板作品。這些作品,有的來自景區游客的DIY,有的成了陳先生珍貴的收藏。多日的烈火柴燒,“窯變”“釉變”等獨特的燒制藝術技藝,讓各式陶瓷鮮艷生動。
“目前,南風古灶以每月燒窯兩次的頻率進行保護和傳承。”南風古灶運維企業負責人介紹說,“活”是南風古灶保護與傳承最重要的環節。
“活窯”的關鍵不僅是持續保護使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傳承發展並系統性盤活資源——以20世紀90年代的陶瓷廢舊工廠改造成的陶文化景區、古玩及茶文化街、公仔街等形成了集文化體驗、研學教育、創意辦公及商業配套於一體的旅游休閑街區,陶瓷文化在保留工業文明印記的基礎上煥發新生。
南風古灶燒制出的茶壺。人民網 寧玉瑛攝
每逢佳節,鑼鼓喧天,醒獅齊舞,八方來客涌入這座“南國陶都”,體驗陶瓷文化的火熱魅力。
“活”,也為嶺南醒獅文化傳承找到了新路子——誕生於南獅重要發源地佛山市的國潮服飾品牌,因其服飾中的醒獅元素廣受關注。“健力寶”套盒、“雙魚”球拍、“第一福”珠寶……龍獅文創HEA品牌聯合創始人馬亮的辦公室,就是一個濃縮的醒獅文化展廳,隨手拿起的物件上都嵌著基於二次創作改動的醒獅元素。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精神的潮流設計,是真正的‘國潮’。我們基於非遺做創新的衍生品,嘗試在傳統和現代審美之間找到平衡,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醒獅文化‘圈粉’,把非遺穿在身上、拿在手中。”馬亮說。
禪城區委書記嚴冰對記者說:“我們把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和特色優勢,深入挖掘精神內涵和當代價值,積極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嶺南廣府文化不斷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在南風古灶窯尾,一棵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大榕樹,在郁郁蔥蔥的枝葉裡繼續見証著嶺南文化的傳承。(朴馨語、寧玉瑛、黃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