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

新質生產力帶來新生活方式

本報記者 劉少華
2024年08月10日06: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坐無人駕駛汽車”“打空中的士”“擁有人形機器人”“跟數字主播聊天”……這些場景,正在中國各地逐漸進入現實生活。

在北京亦庄,人們已經開始對滿大街無人駕駛的出租車、無人配送車司空見慣﹔前不久,在廣州,一款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飛越廣東省博物館、花城廣場等地標景觀,順利完成試飛﹔在合肥,汽車生產線上,出現了人形機器人的身影……

全新生活方式的背后,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中國無人駕駛、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產業飛速前進,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

新“玩法”不斷涌現

這些全新的應用,正實實在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6月28日,一架東部通航AW139型直升機載著10名旅客,從深圳北站接駁機場騰空而起,中國首個“低空+軌道”空鐵聯運項目正式開航。乘客隻需要在微信公眾號下單,即可從深圳北站搭乘直升機,打“飛的”去深圳各大城區,以及香港、澳門、中山、珠海等多個大灣區城市。

這只是低空經濟的一個最新案例。低空經濟,是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其產品主要包括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

與此同時,無人駕駛已出現在全國多個城市街頭巷尾。在武漢、廣州、北京等地,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成為市民的全新出行交通工具選擇之一。比如在武漢,從今年2月底開始,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實現了橫跨長江貫通示范運行,僅百度“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就有超300輛無人駕駛汽車在武漢街頭運行。

就在今年,優必選旗下的人形機器人也先后走進比亞迪、蔚來、東風柳汽的汽車智能工廠,像一名真正的生產線工人一樣,執行物體搬運、質量檢查、SPS分揀、化學品處理以及裝配等諸多任務。

在全國各地,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產品正廣泛進入人們的生活。“遇事不決問AI(人工智能)”,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還能根據要求,自動生成視頻、文案、音頻等。以數字人主播為例,如今,在京東、淘寶、抖音電商等平台上,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數字人主播已經非常常見,不少商家依靠數字人主播,實現了24小時直播帶貨。

新產業邁向規模化發展

新奇的現象背后,是相關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以低空經濟為例,這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據統計,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無人機近60.8萬架,持有現行有效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証的無人機企業總數超1.4萬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機構賽迪顧問4月發布報告預計,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完成備案並上線,能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已達180多個,注冊用戶已突破5.64億。7月3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2014年至2023年間,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明超過3.8萬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6倍之多。

對無人駕駛行業來說,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建有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裡,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裡程超過1.2億公裡,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了雲控基礎平台建設。

今年4月9日,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暨具身智能峰會上發布的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7.6億元,到2029年達到750億元。

新支柱新賽道加快培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遠方不遠,未來已來。在政策指引下,各行各業正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比如,在無人駕駛領域,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正式對外公布,我國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沈陽等20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隨后,多個城市紛紛宣布一系列措施,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再如,今年以來,“低空經濟”不但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不斷涌現出新業態、新玩法,包括我國自主研制的AG60E電動飛機成功首飛,5座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龍首次實現從深圳到珠海飛行,國產民用載人飛艇“祥雲”AS700完成首次轉場飛行,等等。為促進低空經濟健康發展,有關部門圍繞裝備創新、機場建設、准入管理、服務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改革創新舉措。

看似科幻的新生活場景,背后是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新領域新賽道的不斷涌現。7月26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賽道,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生物制造、氫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領域精准發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責編:周睿、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