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行進中國”調研行

品牌廣東︱1個鎮與7億隻包

人民網“行進中國”廣東調研團
2024年06月14日12:06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在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交流著當下皮具箱包的最新潮流,市場熱度好似孟夏酷熱的天氣。

在這個面積136.31平方千米的小鎮上,匯集著8800多家箱包皮具生產廠家。“獅嶺皮具”是這些廠家共有的名字,19個國家注冊商標、年產皮具箱包超過7億隻、年交易額超過500億元,是“獅嶺品牌”走向全球的注腳。

從貼牌生產轉型到創建自主品牌,“獅嶺皮具”經歷過發展的陣痛。1997年,年僅20歲的黃輝古靠給電腦包做貼標生產和加工代工,他見証了“獅嶺皮具”的蝶變。

彼時,獅嶺箱包皮具從1978年第一家手工作坊開始,已經走過了近20年。源源不斷的代加工訂單讓不少企業掙到了“快錢”,黃輝古也不例外。但到了2008年,一些中小企業因接不到訂單而倒閉,一些頭部代工廠訂單減少30%至50%。黃輝古和身邊的同行意識到,正在被迫走出“舒適區”,要打造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如今,像黃輝古這樣自主創立的皮具箱包自主品牌在獅嶺鎮已經超過5000個,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產業集群能否讓獅嶺皮具在國際市場揚名?區域經濟如何搭上互聯網“快車”,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

在獅嶺皮革皮具商會執行會長蔡征兵看來,獅嶺利用箱包產業鏈協同制造平台,幫助入駐企業實現“找人、找料、找加工”的網絡化協同。讓眾多箱包企業“足不出鎮”就能高效解決生產鏈上所需要的“人、物、料”,降低生產及用工成本。

黃輝古介紹皮革箱包產業發展歷程。人民網 何善福攝

黃輝古介紹皮革箱包產業發展歷程。人民網 何善福攝

企業有了創新、品牌意識,但隨之而來的被侵權問題又成為了“成長的煩惱”。

花都區副區長蔡啟良說:“我們在園區內建立了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一方面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幫助企業快速申請專利,另一方面針對侵權舉報投訴迅速進行維權援助。”

“現在,皮具產業成為了廣州‘時尚之都’的亮眼名片。”黃輝古說:“未來,我們要依托特色產業發展的土壤,用好用活互聯網,把脈年輕用戶的需求,加強產業發展的話語權。”

調研採訪結束時正值正午,雨后的陽光照在創意園白色縫紉機形狀的大門上,時尚而又耀眼。(宋麗雲、涂勝、李彤、王天樂、黃盛、歐陽易佳、張素玲、張永生、何善福、周睿)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