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廣東發布第二批推進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

2024年05月14日08:58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利落地實施、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灣事通”助力“三地同城、無感跨境”、河套率先試點數據跨境交易……5月1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發布會,對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二批)進行推介。

第二批典型案例共計16個。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第二批案例涵蓋要素跨境流動類5個、民生融合類5個、營商環境類3個、重大平台建設類3個,“與第一批相比,第二批案例延續了創新價值高、示范效果好等特點”。

向港澳單牌車核發牌証超9萬副

朱偉表示,第二批案例在一些新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例如車輛通關、數據跨境、多元商事糾紛解決等,加快推動大灣區全方位互聯互通。

其中,“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港澳私家車進入內地難的問題。“對實現粵港、粵澳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促進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政委孫祖通介紹,截至2024年4月30日,共核發牌証9萬多副,港澳單牌車累計入出境230多萬輛次。

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方面,橫琴在全國率先實施“分線管理”,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員進出更加便利的創新政策相繼落地﹔前海在跨境民商事法律服務領域先行試驗,率先實施“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南沙重點圍繞營商環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積極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河套重點構建國際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創新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動。

“河套合作區具有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結合深港科技創新合作這一定位,有利於發揮其獨特的創新示范和引領作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徐麗鶴表示。

“灣事通”覆蓋大灣區服務近9000萬人

“小切口”帶動“大變化”。本批次典型案例,不少落點在粵港澳居民關注度高、獲得感強的民生領域。

南沙創辦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採用香港學制,能做到與香港當地課程無縫銜接。截至目前,該校在讀香港學生佔比超過90%,在讀和累計培養香港學生超過800人。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實現港澳青年來粵創業政策、服務和交流機制“軟聯通”。截至2023年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已覆蓋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累計孵化港澳青年創業項目5000多個。

以技術手段推進規則銜接,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建設粵港“跨境通辦”線上服務專區,創新打造“灣事通”綜合服務平台,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多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

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魏文濤介紹,粵港“跨境通辦”服務專區上線以來,兩地共推出服務事項140余項,通過香港智方便APP綁定完成粵港在線身份認証用戶超過1.2萬名。“灣事通”在微信、WeChat(境外版微信)、支付寶以及服務港澳居民的AlipayHK、MPay同步上線,覆蓋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服務對象近9000萬人。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 楊天智 唐亞冰

16個典型案例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利落地實施

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創新實施粵澳貨物“一單兩報”服務

“灣區認証”推動三地質量認証規則銜接

“灣事通”助力“三地同城、無感跨境”

粵港實現政務服務“跨境通辦”

首個大灣區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出台

廣東省人民政府在澳門首發貼標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綠色債券

橫琴口岸創新實施客貨車“粵澳聯合一站式”查驗

廣州探索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新機制

深圳建立與國際標准銜接的醫院評審認証體系

珠海“小切口”立法助力澳門專業人士跨境便利執業

中山率先落地“港藥粵產”

前海率先試點推進建設領域規則與港澳銜接

南沙創新與港澳教育銜接機制

河套率先試點數據跨境交易

(責編:朴馨語、張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