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音樂雙城記:跨越山海,不負青春

2023年07月23日11:18 |
小字號

這是一場不遠萬裡、跨越山海的奔赴﹔這是一次中西融通、美美與共的文化對話。時隔五年,廣州青年交響樂團三度到訪歐洲,開啟2023年國際巡演。在音樂總監景煥帶領下,樂團與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用一場瓦倫西亞與廣州的“音樂雙城記”,拉開這次意義非凡的巡演大幕。

瓦倫西亞在2012年12月29日與廣州締結友好城市。然而,早在600年前,兩座偉大的城市就以另一種方式結下不解之緣。廣青交參觀過的瓦倫西亞老城中,有一所絲綢交易所,它是一座建於15世紀的哥特式建筑。人們在驚嘆建筑精巧之余,更發現經由“海上絲綢之路”輾轉抵達西班牙的“中國制造”絲織品曾經助力西班牙成就四百余年商業繁榮。而廣州正是“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起始港之一,友城之盟由來已久。六個世紀后的今天,廣青交用音樂和西班牙友人以心會心,不辭辛苦,遠涉重洋。

巡演首站是瓦倫西亞索菲亞王后藝術劇院。這座2005年建成的偉大建筑代表著西班牙在21世紀音樂與藝術建筑的最高成就。著名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曾經擔任劇場音樂總監﹔祖賓·梅塔主導的地中海音樂節在這裡上演過《尼伯龍根的指環》全套﹔2009年陳凱歌在此受邀執導的普契尼《圖蘭朵》,成就一代經典。如今,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在索菲亞王后劇院,再次成就一段東方音樂佳話。演出當晚,瓦倫西亞人用高達八成的上座率表達他們對這群年輕人的支持。

上半場周天的《都會》是用音樂書寫南越名城廣州兩千年商貿繁盛,文脈賡續的盛景,是廣青交向瓦倫西亞朋友所作的“自我介紹”。景煥是當今最優秀、最有說服力的現代音樂推動者之一,她和廣青交每次詮釋周天的《都會》都帶來新的理解。當進入新的文化語境后,樂隊對作品中的廣東音樂文化元素把握更准確、更清晰,似乎看到了從前不曾察覺的風景。熟悉作品的聆聽者會感受到演奏的不斷完善,尤其是在大量的表達市井喧囂、人聲鼎沸段落中銅管段落,圓號和小號幾位演奏者表現出膽大且心細的駕馭力,在力量的高潮中,不忘記美感刻畫。

《逝去的時光》展示出中國作曲家對西方現代音樂語匯的全面掌握,以及對中國文化傳統的堅定信心。陳其鋼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也曾困囿於歐洲先鋒派的束縛,但作為梅西安的門生和摯友,他在如何吸收系統經驗的同時拒絕其迂腐和限制方面建立一種了不起的模式。《逝去的時光》盡管以協奏曲的形式寫成,但獨奏王健和廣青交之間沒有一般意義上協奏曲的張力對峙和地位消長,音樂中各種聲音總是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廣青交的年輕演奏者,盡管手上握持西洋樂器,但氣息吐納、指間縈揉卻蘊含東方文化的境界。和王健大師合奏時,樂隊營造的意境絕妙,若有若無的朦朧美、有限無垠的超越美、渾然天成的自然美使人沉醉。

世界級的大提琴演奏家如馬友友、戈蒂埃·卡普鬆、秦立巍都曾經演奏過這部作品,而王健的演奏始終以其精妙、細膩、流動的特質使人一聽難忘。他的演奏無一處冗枝末節,無半點虛情假意,弓弦相交的參差錯落間,是時光流轉的真情告白。王健獨奏的情感線條在焦慮的重復性音符和寧靜、寬廣的抒情性歌唱中穿梭,從黃卷青燈的孤寂到鐵馬冰河的悲壯,歸於和光同塵的徹悟……

兩首現代中國作品對於不少西班牙聽眾來說頗具沖擊力,一位從巴塞羅那到瓦倫西亞音樂院校學習小提琴演奏的年輕人馬蒂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兩首作品讓他看到不一樣的“中國印象”:“《逝去的時光》中不斷重復的曲調動機(梅花三弄)迷人又神秘,我想,對於中國人來說,這一定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兩首作品演奏難度極高,但是這群年輕人竟然能有如此緊湊完美的整體性,真是令人驚訝!”一位移居瓦倫西亞多年、在中文學校任教的當地華人孫女士和幾位同事專程來支持廣青交的演出,她認為盡管作品充滿現代性,但其中的中國旋律無比動人:“王健大師的演奏喚起無限鄉愁,景煥指揮的颯爽英姿催人振奮!”

下半場法雅作品《三角帽》第一、二號組曲,同樣具有特殊的意義。1919年7月22日《三角帽》芭蕾舞劇在倫敦世界首演,宣告這部偉大作品的誕生。2023年7月22日,即廣青交在瓦倫西亞演出次日,是《三角帽》104周年首演紀念。無論演奏者是否意會到這一特別意義,他們演奏的組曲作品都傳遞出無限的歡樂與優雅。這部作品盡管帶有濃郁的西班牙氣息,但法國作曲流派的風格依然根深蒂固。

廣青交的木管和銅管再次展現出非凡的實力,在動態強橫的樂段,他們依然能夠駕馭透明的色彩感,不會失去雅致的趣味﹔弦樂的演奏也不遑多讓,略帶粗礪感快速段落,條理清晰,極富質感﹔打擊樂聲部的演奏幾無懸念的出色,在多種打擊樂器間穿梭往返的演奏者們,在穩定的持速之外,對於熱烈情緒的調動,舞蹈氣氛的點染沒有絲毫妥協。

每當看到的幾位年齡特別小的打擊樂演奏員揮動樂器,創造巨大的感動時,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當然,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下半場音樂會中取自歌劇《人生朝露》的西班牙舞曲,廣青交年輕人的演奏絢爛奔放,難有其匹。

當《三角帽》最后一個音符落下之后,音樂廳的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加演的《茉莉花》響起時,音樂廳泛起一陣“似曾相識”的贊嘆。景煥的改編有民歌淳朴優雅,其中也透露出《西城故事》舞曲般的俏皮,雋永舒展,贏得滿堂彩﹔而最后一首阿布魯的《雀鳥》從頭到尾高潮迭起。

被音樂激情點燃的觀眾,在座位上跟隨節拍搖擺、拍手、哼鳴,興奮得旁若無人的樣子令人感動﹔上了年紀拄著拐杖的老者,和年輕人一起靠著音樂廳護欄,跟隨音樂輕輕起舞……

一曲終了,全場觀眾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歡呼聲、跺腳聲、口哨聲,此起彼伏﹔有激動觀眾甚至走到台口,和樂團的成員深情擁抱,喜極而泣…… 更令人驚喜的是,西班牙觀眾給予了廣州青年交響樂團三次熱烈至極的Standing ovation(起立致意)!要知道,音樂家在歐洲獲得全場起立致敬是能登上報紙的新聞。身處觀眾席的大提琴家王健也深受感動,他說在西班牙,音樂會觀眾三次站立鼓掌致意,極其少見,說明孩子們的演出深深打動了觀眾。

事實上,在歐洲音樂會上,觀眾有可能為精彩的演出長時間、熱烈鼓掌,但連續多次起立致意則是一種無以尚之的榮耀,它和名氣大小無關,隻和感動有關。在這個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陳凱歌等中外大師曾經登台的世界級劇場獲得至高贊譽,是值得廣青交年輕人們銘記的一次經歷。

瓦倫西亞市議會參事Paula Llobet聆聽完廣青交音樂會后表示:“音樂之城瓦倫西亞歡迎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到訪,很高興樂團將國際巡演首站放在這個城市,並以此慶祝瓦倫西亞與廣州結為友好城市11周年。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安文龍(Vicente Andreu)在聆聽完廣青交音樂會后,深受感動:“廣青交充滿青春活力,展示出極高的專業水平。指揮景煥身上充滿感召力,帶領團員們不斷超越自我。這場音樂會是兩個不同文明的交匯,觀眾們起立致意說明了西班牙人非常認可這種文化之間的對話。音樂就是有這種巨大的魅力。希望這些年輕人繼續在音樂中探索生命的意義、溝通的意義,因為音樂是成就這個世界的重要基石。”

瓦倫西亞首演大獲成功,廣青交馬不停蹄趕赴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參加“城市之夏”藝術節。這群來自廣州的年輕人,會在這個國際級的藝術舞台上展現怎樣的青春風採呢?馬德裡見分曉。

攝影:羅宇罡

來源:廣州青年交響樂團微信公眾號

(責編:李佳穎、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