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以“生活流敘事”描摹“煙火式青春” 《追光的日子》憑借寫實主義成暑期檔熱播

人民文旅
2023年07月19日17:10 |
小字號

CCTV-1直播收視率峰值達1.4517%,優酷站內熱度破10000,豆瓣開分8.4,這是青春勵志人生劇《追光的日子》在激烈的暑期檔角逐中拿下的優異成績單。該劇由中央電視台、優酷、完美世界影視李崢工作室出品,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人民文旅聯合出品。

每逢暑期,聚焦教育、校園、大考、成長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都是熒幕“標配”——有別於極易撩撥大眾神經的“中產敘事”和“雞娃議題”,也和備受歡迎的青春偶像路線截然不同,《追光的日子》則是憑借無限接近真實生活的顆粒感,持續贏取著廣大觀眾的心。

#追光的日子翻拍我的高中#、#夏天就得看這樣的校園劇#、#中國式親子終於被這部劇拍出來了#、#追光的日子高中生心理圖鑒#……自6月29日起在CCTV-1、優酷視頻播出以來,《追光的日子》所引發的熱烈探討,大多圍繞作品鮮明的“寫實青春”屬性展開。

尤顯珍貴的是,該劇不但將真實的高考奮戰搬上熒幕,更借“高考”這一全民關注的事件,透視宏大開闊的人生命題。它真誠地審視普通人的個體命運、個體選擇和個體價值,在平淡如水的生活張力間,書寫著熾熱如火的勵志詩篇。

打破精英濾鏡

扎根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狀態

“相比那些聚焦於北上廣大城市中十分‘內卷’的高考狀態,《追光的日子》才是大部分普通人高考時的真實圖景。”

“演繹的都是普通平凡小孩的家庭和校園生活,與其我說與角色共情,不如說仿佛看見了角落裡不曾被人看到的自己。”

“有笑有淚,幾個學生引出了大部分中國家庭的縮影,這些問題多多少少都在中國式家長裡有,可以說是非常真實了。”

《追光的日子》何以脫穎而出?從各路網友給出的評價不難看出,作品以貼合現實的復刻,呈現了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生活狀態,進而引發了大家的強烈共鳴。

提起近幾年的都市劇,尤其是家庭教育題材,許多觀眾都有一個疑惑:為何聚焦的多是一線城市的中產家庭?盡管這樣的故事充滿了話題爆點,卻無法代表更廣大群體的生活現狀與心理感知。

《追光的日子》打破“精英濾鏡”,將創作視角匍匐在普通人的生活肌理之中。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兼總制片人李崢袒露,本片創作的初心:“希望咱們的片子播出時,能讓每個普通人感受到滿滿的希望與力量。”

為此,劇本創作階段,編劇趙夏盈以及主創團隊在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做了包括家長、老師和孩子的大量採風和調研工作。繼小半年的走訪和案頭功夫之后,編劇團隊又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故事寫作。進入拍攝階段,劇組在反復考察多地后,選擇全程在惠州取景,目的就是還原中國城鎮家庭的眾生相。

如觀眾所見,劇中的家庭不是“高大上”的一線精英家庭,他們就是生活在中國最大多數的普通人的模樣。比如,任真的母親辛苦支撐著一家巴掌大的餃子館﹔郝楠在重返教師崗位前,經營著一家台球廳﹔高遠的父母都是醫生,於是希望家裡的孩子未來也當醫生﹔賈坤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將他寄居在城中村的叔叔住處﹔吳凱媽媽為了照顧兒子,辭掉了事務所的工作,當了一個獨立接單的個體會計師﹔王放的父親是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他看重錢、利益和價值,於是把王放看成是一個失敗的“投資”……

作品所勾勒的人物,“熟悉”地就像存在於我們身邊,他們有血有肉地呈現出了真實的社會百態,能夠自然而然地讓觀眾沉浸其中,深刻共情主人公們的愛恨與悲歡,感同身受他們內心的沖突和掙扎。這,也是作品不斷收獲“自來水”的重要原因。

精准對位青春

一幅讓多數觀眾都能對號入座的“成長圖鑒”

聚焦青春成長,向來是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的常青類型,但想要實現跨年齡傳播,成功喚起大多數人的共鳴記憶,並不容易。

《追光的日子》故事發生在2011年,這個巧妙的時間設定,讓無論正值青春的人、還是青春遠去的人,都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符號。更重要的是,作品不浮於“青春景觀”的盲目堆砌,也拒絕用奇觀性、唯美化、雞血式的表達去吸引眼球,而是以真誠質朴的生活流敘事,小火慢燉,靜水深流,細膩描摹著於無色處見繁花的“煙火式青春”。

從劇名可見,《追光的日子》題眼即“追光”。如果說高考的壓力、迷茫的未來,以及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構成了遮蔽明媚青春的“陰雲”,那麼追光的日子,就是撥雲見日、迎接燦爛的過程。全劇以青雲中學高三14班為敘事中心,搭建起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家庭關系有機嵌套的空間互動敘事結構,同時以郝楠幫助孩子們逐一解決問題的過程為線索,進行單元劇式的線性塊狀呈現。

如此敘事,一方面讓內容具有足夠的廣度,它描摹出了一幅讓絕大多數觀眾都能對號入座的“成長圖鑒”,比如劇中涉及了單親家庭、留守家庭、重組家庭、強控制欲的父母等等投射在青春成長上的社會問題﹔一方面又實現了足夠的深度,觀眾們得以在學生、教師、家長三重視角的交織敘事,以及隨著郝楠老師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層層推進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青春和人生,收獲直面現實挑戰的智慧與勇氣。

故事的設定是在高三,但李崢表示,《追光的日子》真正的主旨並不僅僅想展現這個人生階段,“人的一生其實都在追光地前行,當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時候,有時候會失去那個光點,會迷茫、會不知所措,但是身邊的老師朋友們會互相幫助,點燃彼此心中的光,找尋到燦爛乍現的那一刻。”

作為青雲中學高三14班的班主任,“郝楠”諧音“好難”,亦諧音“好老師”——他是個自身遭遇著人生挫折的不羈中年人,又是位帶著滿腔熱忱、鼓舞孩子們追光向前的成長守望者。在設計郝楠這個角色時,李崢想到了成長路上的很多良師益友,“這個人物其實就是成長路上幫助過我們的人的集合體,而他們通常是親切的、有人情味的。”

更顯高明的一個設定,是彼此奔赴、雙向救贖的人物關系,它完全消解了單向灌輸、居高臨下的說教屬性。在這場以青春為名的旅程裡,不僅孩子們成長了,老師、家長也在參與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心靈的治愈和人生的頓悟。而他們想要認真過好的,正是這平凡而燦爛的追光的日子。

復刻生活細節

以肉眼可見的真誠實現最大程度的共情

《追光的日子》對高考氛圍的細膩還原、對高中生活的細節刻畫、對青春心理的細微洞察,吸引著眾多網友截圖分享,齊齊表示“每一幕都在演我的青春”“過去的記憶又來攻擊我了”……好評如潮的背后,凝聚著出品方完美世界影視李崢工作室在“寫實青春”創作理念上的定力與實力。

近年來,在青春劇的賽道上,完美世界影視李崢工作室明確規劃了兩條發展路線:一條是聚焦“寫實主義青春”的“摯愛四部曲”,目前已完成“愛的距離”《忽而今夏》“愛的守護”《全世界最好的你》和“愛的修復”《月裡青山淡如畫》,以及正在開發的“愛的尋找”《向海》﹔一條則是更復合、更創新的嘗試,比如像《追光的日子》這類將對青春的多維觀照上升到對現實的深層思考上的作品,希望與跟觀眾有更多的探討和共鳴。

圍繞“寫實青春”的創新突破,《追光的日子》集結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實力團隊。例如導演韓天曾執導過電影《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和《你的婚禮》,在光影的運用、畫面質感的把控上有著豐富的經驗﹔美術指導的前作是《沉默的真相》﹔服裝造型團隊曾做過《送你一朵小紅花》。

據制片人吳志非介紹,“我們在細節上都是按照真實場景還原的,比如手機是10年前的翻蓋手機,教材是10年前的課本,家具是按照以前的風格擺放的,甚至連QQ聊天截圖都還原了當時的樣式。為了盡可能貼近真實的高中生活,劇中的群演都是學校裡的學生。”整部劇力求讓作品具有生活中自然帶出來的“毛邊兒”,能夠讓觀眾最大程度地共情,體味到與劇中人物共通的喜怒哀樂。

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追光的日子》用扎根現實的筋骨和溫度,已然成為了國產青春劇在寫實中“追光”的開拓者甚至是領跑者,它更用肉眼可見的真誠,示范了什麼叫“真實最有力量”。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