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英德:“鄉村新聞官”打通城鄉信息不對稱“最后一公裡”

“你想出去威,一定要記得戴頭盔!”
“養兒難防老,還是要靠社保,所以大家要確保大家扣費的存折要有足夠余額!”
“這是數據線,這是斑馬線,這是私拉電線,私拉電線,命懸一線!”
“野外的蘑菇不要亂採,誤食毒蘑菇不一定能回得來!”
......
近日,清遠英德市各鎮(街)村居的工作群火了起來,一條條短小精悍、寓教於樂的播報視頻在群裡傳播,鄉村新聞官正在宣傳防溺水、交社保、森林防火相關內容,看著自家人、說著本土話,取本地景,不少村民便覺耳目一新,紛紛點進去看“干貨”。
據了解,五年前,清遠市在全國首創鄉村新聞官制度。近年來,英德市積極探索鄉村新聞官隊伍建設,加強隊伍教育培訓提升的工作。據統計,英德市有清遠市級鄉村新聞官72名、積極分子234名。這些鄉村新聞官承擔了新思想的宣傳者、農產品的帶貨能手、文明傳播的使者等角色,順利打通了城鄉信息不對稱“最后一公裡”。
2023年5月25日,英德市委宣傳部印發了《英德市鄉村新聞官“有事話你知”播報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清遠市鄉村新聞官特色機制為載體,宣傳黨的好政策、身邊好典型、美好新生活,夯實農村宣傳思想陣地,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助力鄉村振興。
《方案》明確,英德全市各行政村(居)鄉村新聞官要用土話、方言,用小作品、短視頻,大力宣傳當地黨委現府的中心工作、任務要求,宣傳本地的好人好事、民俗文化、鄉風文明,大為開展科普宣傳,讓群眾及時全面、准確、及時了解這些內容。
近年來,英德市著力發揮鄉村新聞官的重要作用,力求通過大力開展鄉村新聞官“有事話你知”工作,各行政村(居)鄉村新聞官就“主題類”“科普類”“普法類”“政策類”“好人好事類”“民俗特色類”“鄉風文明類”等七個類別開設專欄,用本地方言開展短視頻播報,將播報內容傳播到各村(居)民小組及聯系群,打通基層宣傳和社會治理有效的“最后一公裡”。
據英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英德全市各行政村(居)都配有最少1名鄉村新聞官,經過每年定期的培訓,絕大部分鄉村新聞官都具備了拍攝基礎和業務能力。同時,各鎮(街)、行政村(居)、本村(居)民小組都建立了相關微信群。
鄉村新聞官肖立鑫(右)正在直播帶貨。英德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2018年開始擔任鄉村新聞官的肖立鑫,立志走網絡助農之路,成立鄉村新聞官電商項目團隊,通過攝制短視頻,幫助英德市各鎮街的村民帶貨,有效解決村民售貨難的問題。2022年以來,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幫助村民賣出農產品貨值約2000萬元,不少村民慕名而來參觀學習或尋求幫助。
“鄉村新聞官拍視頻時,我們特別強調四個點,一個是‘短’,視頻不需要太長﹔一個是‘小’,小角度反映大主題﹔一個是‘活’,形式要吸引人,要本村人、本地景,村民才會更容易接受﹔一個是‘快’,信息的傳播速度要快,不滯后。”英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前期給鄉村新聞官開展培訓時都會強調,發布時不要用鏈接,要將原視頻往群裡發,村民點開就可以看,簡化操作程序,增加可信度和接受度。
“我們目的是通過鄉村新聞官‘有事話你知’,讓人民群眾及時、全面、准確、全覆蓋獲得傳播內容,引導人民群眾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增強文明意識,提升政策法律法規的知曉率和執行力,提升文明素養,在全社會營造弘揚新風正氣的良好氛圍,助力基層治理提質增效。”英德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周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