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丨廣州數字音樂何以領跑全國?

高質量發展 廣州文化企業在行動
廣州數字音樂總產值約佔全國1/4,經歷三年疫情考驗表現堅挺,不降反升﹔酷狗、荔支、天翼愛音樂三家本土數字音樂企業躋身2022年度廣州文化企業30強,其中酷狗音樂已成為中國最大的P2P音樂共享軟件……在近期舉辦的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期間,陸續發布的廣州數字音樂產業發展“成績單”,奏出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春之歌”。
廣州文交會現場展示了本土音樂產業元素。
千年商都,粵韻悠揚,音樂早已融入了廣州的城市文化基因。在這座包容而浪漫的愛樂之城裡,孕育了廣東音樂“何氏三杰”等大批名人名作,造就了改革開放時期音樂產業發展的多個“第一”,引領了中國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然而,人才的流失也曾讓廣州樂壇一度沉寂。
直到互聯網的風潮席卷而至,廣州再度乘勢而上。在數字音樂這一“新賽道”上,廣州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在科技的加持下,傳統的廣東音樂如何煥發新生,以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更多元的姿態,向海內外奏響奮進激昂的灣區樂章?
引領國內音樂產業轉型升級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在去年10月公布的中央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審結果中,由唱作人夢然的原創歌曲《少年》改編的“建黨百年版”榮獲歌曲類優秀作品獎。
這首歌原本講述的是夢然自己的成長歷程,連她自己也沒料到的是,歌曲在酷狗音樂首發后,竟然迅速火遍全網——不僅連續多期登上各大平台播放榜的榜首,更在線上線下掀起了一股翻唱熱潮。
數字音樂時代,像《少年》這樣的“爆款”頻頻出爐,離不開網絡平台這雙無形而有力的“推手”。
爆款歌曲《少年》。
作為全國領先的數字音樂交互服務提供商,酷狗音樂近年搭建了從詞曲零件交易、AI歌手試唱、音樂自助發行、算法挖掘潛力歌曲、自助推歌到音樂轉授權服務的較完善的生態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酷狗不僅提高了音樂內容資產的優質度,還啟動了IP孵化的‘星曜計劃’。”廣州酷狗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以《少年》為例,酷狗星曜計劃在分析歌曲用戶畫像和內容方向后,為其量身定制了“翻唱+正能量”的推廣策略。“我們啟動了自有翻唱聯盟,吸引300多位音樂人進行走心翻唱,這種翻唱和過億的視頻播放熱度推動了歌曲的迅速出圈和全民傳唱度。”酷狗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酷狗音樂人開放平台已集聚超30萬原創音樂人,上傳作品超過210萬首﹔僅2021年,月收入過萬元的酷狗音樂人數量增長了9倍。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9.8%。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之下,暨南大學教授陳偉軍注意到,自2018年以來,中國音樂市場的排名已連續3年穩居全球第七位。
“作為人均文旅消費力領跑全國的城市,廣州在發展音樂產業上有著獨特優勢。”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著名詞曲作家陳小奇指出,在沒有“文化產業”的提法之前,以廣州為中心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就是以產業的形式出現的。
廣州是嶺南音樂文化發源地,也是中國流行音樂發源地。改革開放初期,第一家音樂茶座在廣州誕生﹔隨后,在羊城孕育的太平洋影音公司開啟了唱片工業的全盛時代。不過,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際化唱片公司紛紛落座北京,資源重心的轉移導致音樂人才紛紛北上,曾經輝煌的廣州樂壇一度黯然失色。
直到互聯網技術的風潮來勢洶洶,敏銳的“老廣”嗅到了重振音樂產業的新商機——讓音樂“觸網”。2004年,國內第一個網絡音樂PC客戶端——酷狗音樂在廣州誕生。“這一時期,廣州音樂人做了很多網絡歌曲,每年的十大網絡流行金曲中,有七八首來自廣東,比如早期的《老鼠愛大米》等。”陳小奇說。
“廣州借助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發力打造數字音樂產業,尤其是近十年來,效果非常顯著。”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明充指出,在創新引領、科技賦能的當下,廣州正逐步實現音樂產業要素之間的共生、互生與再生,著力建成一個互聯網化的音樂娛樂生態圈。
“科技+”拓寬音樂消費新場景
去年10月,趣丸科技旗下的“唱鴨App”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實踐十佳案例”,這也是華南地區唯一入選的項目。
在這個新一代AI+大眾應用型音樂創作平台上,用戶可以自由選擇樂器、和弦組合及演奏方式,即便不會使用樂器也能輕鬆實現彈唱,大幅降低了內容創作門檻。
“我們通過集成音頻處理、人工智能深度機器學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輔助用戶進行音樂創作,比如利用AI技術對和弦、節拍以及樂器音色進行數字化、工具化轉換。”唱鴨App總經理李陽介紹, 2022年下半年,唱鴨App注冊用戶量環比增長40%,其中“95后”佔比超過90%,成為年輕人創造力展現與文化傳播的聚集地。
無獨有偶,酷狗音樂阿波羅聲音實驗室凌音引擎也首創AI科技,嘗試對已故歌手的聲音進行復刻重現。去年9月,一首由酷狗研發“梅艷芳AI”演唱的公益歌曲《願你被這世界溫柔以待》刷屏網絡,感動千萬網友。
酷狗音樂阿波羅聲音實驗室凌音引擎首創AI科技,嘗試對已故歌手的聲音進行復刻重現。去年9月,一首由酷狗研發“梅艷芳AI”演唱的公益歌曲刷屏網絡,感動千萬網友。
5G時代,AI、AR、VR等新興技術的崛起,讓音樂從“可聽”變得“可視”“可觸”,為音樂創作和消費帶來了新的應用場景。
“數字音樂是數字技術和音樂產業融合發展的體現,廣州在科技上恰好能發揮強引領的作用。”李明充分析,廣州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1家,佔全省比重70%,省重點實驗室有256家,佔全省比重也高達60%,雄厚的科研實力為音樂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著有力支撐。
趣丸科技旗下的“唱鴨App”。
看中廣州強大的資源優勢和龐大的消費市場,聯通、電信兩家運營商也將音樂的業務總部設在廣州,強勢布局數字音樂。
去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聯通視頻彩鈴冰雪大使“安未希”化身運動健將,在“冬奧主題視頻彩鈴專題”中展示冰球、冰壺、短道速滑、單/雙板滑雪等冬奧會比賽項目,通過彩鈴助力“冬奧熱”。據統計,該彩鈴設置用戶數約4850萬戶,播放次數近1億次。
插上科技的翅膀,音樂“飛”出了傳統的產業邊界,更“飛”向海外,在更廣闊的空間裡尋找到跨界發展的新動能。
2021年,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的青年音樂家黃志騫為網易游戲“三國手游”《率土之濱》創作的游戲音樂成功“出海”,獲得第十二屆好萊塢音樂傳媒獎年度器樂/管弦類作品提名。
“廣州游戲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二。無論是音樂創作人或是游戲企業,都可以積極擁抱‘音樂+游戲’的新興業態,讓資源發揮更大的活力。”放眼未來,李明充對“音樂+”跨界賦能的前景充滿期待。
助力灣區原創音樂揚帆出海
如今,走進位於廣州天河區黃埔大道的羊城創意產業園,隨處可見的音樂標志,讓文藝氣息扑面而來。“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牌匾挂於園區正門,吸引著來往路人的目光。
羊城創意產業園以“互聯網+音樂”為特色,吸引酷狗、荔支等大批龍頭企業入駐。發展至今,園區已有音樂相關企業 50 多家,涵蓋音樂平台、演藝互娛、動漫出版等多個細分行業。
近年來,園區不僅配套了音樂內容創作平台,還升級建設專業音樂演出場地,比如與滾石唱片打造了中央車站Livehouse等線下場景,自建成以來舉辦過百場明星演唱會。“此外,我們為企業提供政策解析、融資扶持、資源對接等‘一站式’服務,為‘互聯網+音樂’提供更大的空間。”產業園負責人介紹。
在業內人士看來,羊城創意產業園的集聚效應,是廣州加速數字音樂產業布局的一步“妙手”。
《廣州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提出,做大做強包括數字音樂在內的產業鏈條,培育一批“鏈主”企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整體配套。其中明確,數字音樂產業鏈以酷狗音樂為“鏈主”,借這一獨具優勢的平台吸引匯聚更多音樂資源。
如今的廣州,聚集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企業——除了頭部的酷狗音樂外,還有中國在線音頻第一股的荔枝集團,以及虎牙、YY、網易CC等網絡直播的龍頭企業。與此同時,廣州擁有羊城創意產業園、廣州南方廣播影視傳媒園區、廣州飛晟園區等國家級音樂園區,以及星海藝術產業園、廣州珠江鋼琴產業園等專業化產業園,為數字音樂產業的融合集聚發揮著重要作用。
“廣州音樂產業鏈條完整,且發展韌性較強。”李明充分析,一方面,星海音樂學院等院校培養出的大量音樂人才﹔另一方面,以酷狗為代表的數字音樂企業加速發展,形成產業化,延伸出音樂IP孵化、音樂教育、演藝經濟、音樂版權、音樂直播等完整鏈條。
而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外界對廣州音樂產業的前景普遍有著更高的期望。
“廣州應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的引擎作用,構建優質的創作環境,打造輻射灣區的展示平台,為三地音樂人才提供廣闊的展示空間。”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主席高翔的願景,在這兩年正逐步實現。
去年,廣州啟動了“大灣區音樂產業創新服務中心”,這是一個立足大灣區、面向全國,為音樂人提供版權、對接市場等服務的公共服務機構。“通過這個平台,我們致力於吸引更多音樂人、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建立健全人才庫、作品庫,同時搭建供需對接橋梁,形成制作與傳播矩陣,讓音樂人和他們的作品能通過市場渠道、專業媒介平台等輸送到版權需求方。”大灣區音樂產業創新服務中心主任何東樺說,去年在平台的對接下,已有不少原創音樂產品被游戲公司收購、或上線海外音樂平台,從大灣區揚帆出海。
南方日報記者 黃堃媛 徐子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