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建設“青春江門” 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02月27日08:53 |
小字號

對於正大力實施“工業振興”工程的江門來講,亟需重點解決城市不夠“青春”、缺乏活力的問題,建設“青春江門”,實現引人入江、留人住江,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產業工人支撐。

江門近年來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實施“工業振興”工程,為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人才是第一資源。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強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支撐,而我國目前人口的數量紅利正在逐步消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等統計數據顯示,相對於大灣區其他城市,我市存在人口吸引能力不夠強、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小幅下降、人口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對於正大力實施“工業振興”工程的江門來講,亟需重點解決城市不夠“青春”、缺乏活力的問題,建設“青春江門”,實現引人入江、留人住江,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產業工人支撐。

一是實施青年安居工程,筑牢樂業基礎。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每年籌建一定數量的“拎包入住型”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優先供應來江門就業創業的青年大學生。各縣(市、區)要加大青年公寓保障力度,擴大保障范圍,給予適當補貼。積極建設運營青年驛站。鼓勵各縣(市、區)採取從當地青年公寓、保障性住房中提供一定房源或與快捷酒店合作等方式打造青年驛站。青年驛站為外地來江門求職應聘大學生(憑畢業証畢業兩年內自動獲准)提供5—7天免費住宿。同時,結合全市開發區、產業社區建設,配建一定數量的青年公寓、產業社區公寓,為吸引青年人才來江門提供良好居住條件。保障青年租賃住房權益。外地來江門就業創業青年大學生,可優先承租保障性租賃住房,享受1個月到3個月的免租期。實行租售同權,給予承租保障性租賃住房青年人與購房人同等的子女入學、醫療等公共服務權益。

二是實施教育提質行動,解除后顧之憂。強化托幼與學前教育服務供給,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優質發展高中教育,壯大發展高等教育。特別結合江門產業發展的特色和優勢發展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園校雙驅,努力提升職教學生在江門的就業比例和便利度。加快職業院校與園區共建產業學院,培養園區急需的產業技術人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招生即招工”的“校企雙制”技工培養﹔探索在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共享職校”,園區和企業可與多所職業學校在“共享職校”內聯合辦學,共享辦學資源。

三是強化城市青春特質,建設青年樂城。規劃建設更多城市公共服務空間,包括公園、青年廣場等公共社交空間,體育場館、慢道等運動社交空間,影院演藝和圖書閱覽等公共文化空間,咖啡館等休憩社交空間,露營等自然交流空間,以及在一些重點商圈、重點產業社區等人流密集地區建設微型集會空間。優化慢行體驗,把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的重點,發展包括城市公園、步行碧道綠道、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等在內的城市公交及慢行系統,促進綠道、碧道、山道、雲道等各類慢行道串聯成網,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電動車及共享單車布點停放設施,優化城市交通組織,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和外來人員出行便捷性。同時,積極探索通過“萬裡碧道”串起沿途各種城市公共服務空間,讓慢行體驗由“點”“線”拓展至“面”,構成“點線面”融合的空間格局。布局建設“青年之家”(為廣大青少年及青年群體提供的公益性、綜合性服務場所)。由共青團組織牽頭負責,依托社區鄰裡中心,以“15分鐘生活圈”廣泛布局“青年之家”,實現“青年之家”或“功能站”在園區、街道的全覆蓋。

四是完善青年友好的城市政策,建設暖心之城。提供大學生就業政策支持。大學生到江門實習的,政府提供生活補貼。高校畢業生到江門工作,可以享受2萬元到40萬元不等的生活補貼或購房租房補貼。提供大學生創業政策支持。不斷完善青年創新創業綜合服務體系。為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孵化場所,提供最高3年租金減免。加大高校畢業生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助推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勞動用工政策支持,積極探索實施滿足“社會化靈活用工”需要的社保制度,制定出台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辦法。

五是營造城市青年文化,建設活力之城。加強城市青年文化體育營造,充分利用五邑華僑廣場的區位、文化、展示、空間資源,特別是建設、營造和豐富五邑華僑廣場的以戶外音樂演藝、大屏體育直播等為主要形式的文化體育活動場景,進一步集聚人氣和商氣,打造江門地標式青年主題文化街區。努力通過政策扶持、財政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支持江門演藝中心存續發展。鼓勵文藝團體、事業單位創作更多的音樂舞蹈演出活動,豐富青年人的業余文化體育生活。加強青年人消費熱點營造。咖啡、茶飲、露營、網紅、足球……這些就是青年的符號。要針對青年人的消費特點,建設更多的奶茶店、咖啡廳、露營地、夜間經濟場所等,滿足青年人生活、社交需求。可探索在濱江大道、圭峰山滑草場片區等規劃建設露營地,完善露營硬件設施,同時輔以政策支持和規范,以“露營旅游”為“青春江門”添彩。加強“夜僑都”品牌營造,重點打造環五邑華僑廣場商圈(首批廣東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之一),如盡快啟動建設已初步完成規劃的連接商圈各主要建筑體(群)及周邊主要公園綠地的“城心軸線慢行道系統”,以進一步完善商圈道路互聯互通和人員流動的無縫對接,提升夜消費的吸引力。

(責編:周睿、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