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何以賦能廣東高質量發展?這場社科論壇別錯過

2023年02月11日06:32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專家學者雲集,共話廣東高質量發展。王雅蝶 攝

人民網廣州2月11日電(王雅蝶)南粵春早,奮斗爭先。近日,一場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廣東高質量發展”的主題論壇在廣州舉行。會上,來自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廣州市民政局、中山大學、省社會科學院等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內涵及其理論建構的價值、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廣東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廣東社會組織創新與高質量發展、高品質推動廣東省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等多個議題作報告。本次論壇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

張知干:期待專家學者持續關注廣東、解碼廣東、賦能廣東

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張知干指出,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對外開放大省,決定了當仁不讓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這是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世界經濟發展新奇跡之所以成為必然的基本邏輯,也必將為我們深化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提供一個無可比擬的生動樣本。真誠期待廣大專家學者把握大局大勢,增強歷史主動,堅持守正創新,持續關注廣東、解碼廣東、賦能廣東,勠力同心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現代化知識體系,加快建構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不斷在解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實現更多突破、取得更大成功、贏得更高榮譽,持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開創性引領性貢獻。

章熙春:為中國式現代化在廣東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活力貢獻力量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研究員章熙春指出,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處在內外循環交匯點。面對新的重大機遇、新的重大使命,廣東如何貫徹落實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學術共同體面臨的一項重要命題。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廣東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學理化闡釋與實踐化探索,為廣東省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為中國式現代化在廣東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活力貢獻社會科學界力量。

吳克昌:一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廣東高質量發展建設

廣東省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克昌指出,黨的二十大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為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根本遵循。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會議,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廣東高質量發展”主題,就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促進廣東高質量發展建設建言獻策。期待未來一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廣東高質量發展建設,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韓冬雪: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政治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韓冬雪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要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要在民生體系的構建等方面形成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既要不斷學習與借鑒西方現代化理論,又要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和基本內涵,從發展中國家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再向發達國家的邁進過程中,不僅需要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綜合國力,還需要妥善處理民生體系構建過程中引發的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問題,而隻有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我們才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陳金龍: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具有實踐和理論上的必要性

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金龍指出,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具有實踐和理論上的必要性,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特征主要包括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歷史與現在、未來的統一﹔中國立場與世界情懷的統一。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建構的重要意義在於為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提供理論指引,為國家、人民、政黨、民族形象建構增添新的元素,向國際社會詮釋中國式現代化的經驗與智慧。

韓志明:基於國家治理規模維度思考簡約治理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韓志明指出,簡約治理的目標函數包括簡約的國家治理理念﹔精簡有效的黨政機關﹔合理的管理服務范圍﹔更少的財政負擔開支﹔更少的管控支配約束﹔更加具有活力的社會以及自負其責的社會個人,涉及國家、社會、基層、個體等多個層面。中國式現代化要破除治理的規模焦慮,要具備實現簡約主義治理的想象,要直面邁向簡約治理的隱患和風險,要反思簡約治理主張的悲觀前途。

熊易寒:“一網統管”是城市治理的范式革命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熊易寒指出,“一網統管”本質上是對政府職能的系統集成與整體優化,要建設線上線下的整體性政府,需要有綜合性、專業化的機構作為牽頭單位,需要形成協同治理的平台組織,需要高效的基層治理作為基礎。“一網統管”不是簡單地將數字技術應用於政府治理,而是以技術應用為契機推動政府職能優化和流程再造,讓每一位群眾有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吳志才: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廣東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吳志才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鄉村振興發展帶來新機遇。以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項目為例,將城鄉融合作為根本目標,主要通過新型城鎮化、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這三個動力進行驅動。未來,廣東省主要致力於三個方面的建設,包括高水平鄉村規劃,實現村、鎮、“帶”、縣四級響應﹔高品質鄉村建設,實現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高效益鄉村運營,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規劃-建設-運營”三位一體的廣東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田凱:建立更多共識和互信為基礎的社會組織與政府之間的合作關系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田凱指出,社會組織的規模和活力是政策、法律等制度環境的產物,廣東省政府在社會組織的管理體制創新方面的改革在全國范圍來看起到引領作用。一是通過改革雙重管理體制為政社合作提供前提條件﹔二是通過政府職能轉移培育社會組織發展資源﹔三是明確政府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的角色,將社會組織納入到公共服務提供環節中來﹔四是打破長期以來隻有少數政府背景的社會組織享有公募權的壟斷局面。在未來,以更多共識和互信為基礎的社會組織與政府之間的合作關系的建立,將有效推進廣東的高質量發展。

龐紅瑤:探索廣州社區治理實踐 更好服務人民群眾

廣州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龐紅瑤指出,廣州市作為一個特大城市,非常重視基層社區治理的有效性,探索多種治理模式和治理體系。一是多元治理、多元參與、多元服務的廣州社區建設GPS模式,強化基層黨組織對社區的全面領導,促進法治德治的結合發展﹔二是強化社區組織動員體系的建設,面對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堅持“居不漏格、格不漏樓、樓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四不漏”原則,讓社區動員落實到人﹔三是社區議事協商的“116工作法”,讓群眾能夠充分、真實、有效地參與到公共事務的協商中,自己事自己定﹔四是社區專職工作人員職業發展體系,改變對社區工作的固有印象,讓社區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夠有信心,有發展,有願景。

岳經綸:通過優化創新社會政策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岳經綸指出,高質量發展的落實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條件與社會環境,有必要從社會政策的路徑來思考高質量發展。廣東高質量發展面臨人口數量多、資源約束緊、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協調等諸多挑戰,需要通過社會政策的優化和創新加以應對。以社會政策創新支撐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應當充分發揮社會政策的收入維持功能,保障和提高人民收入,發展包容性社會政策,為創新提供動力,並創新社會政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鄧智平:在高質量發展中闖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研究所所長、教授鄧智平指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東面臨著內部發展受限和外部競爭激烈的嚴峻形勢,廣東必須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而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實踐上具體有以下方面,包括深化粵港澳合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制造業當家﹔加強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推動縣域振興﹔引領綠美廣東﹔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提升均衡性可及性﹔構建新安全格局等,為我們謀劃一條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

文宏:高品質推動廣東省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

華南理工大學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文宏指出,社會治理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廣東肩負著“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新使命,在具體的社會治理工作中,應推進治理主體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治理手段由剛性化向柔性化轉變﹔治理空間由平面化向網絡化轉變﹔治理目的由工具化向價值化轉變,打造活力與秩序相統一,安全與發展並重,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的共同體,為新時代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提供廣東樣本。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