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亮鄉村幸福路

陳振才檢查光伏板安裝情況。
“陳書記來了后,我們村裡有了許多變化,現在裝了太陽能路燈,村民們出入更方便了,小朋友晚上在塘基附近玩耍,我們大人也很放心,非常好。”茶余飯后,開平市金雞鎮金雞村村民湯春葉坐在院裡閑聊,看著一盞盞嶄新的路燈,臉上洋溢著笑容。
湯春葉口中的陳書記便是陳振才,2021年6月,擔任南方電網廣東江門開平供電局蒼城供電所副所長的他來到金雞鎮,擔任金雞鎮大同村駐村第一書記,同時也是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為金雞鎮大同村、石逕村、金雞村等薄弱村村民排憂解難。
近兩年時間裡,陳振才通過光伏幫扶,推動鄉村振興“光亮”工程的建設實施﹔以黨建幫扶,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以法治幫扶,為村民精准普法,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光伏幫扶 為鄉村帶來綠色收益
12月15日,天空飄著小雨,石逕小學近180平方米的樓頂上,一塊塊光伏板正在進行最后的安裝收尾工作。陳振才早早來到這裡,看著一塊塊平整鋪開的光伏板,臉上露出了微笑。“項目即將驗收,待正式接上電網后,便能為村裡帶來綠色收益。”陳振才說道。
據介紹,該光伏幫扶項目採用平鋪式光伏發電,發電量全額上網,估計每年發電量有16650度,取得的收益將提升村委會的集體經濟收入,用於互助基金、教育基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
而這樣的屋頂光伏項目,在大同村、石逕村、金雞村已經有4個了。“光伏發電是幫扶的重點項目,隻有長效的保障,才能保証村集體擁有更穩定的收入來源。”陳振才表示。
自確立了與金雞鎮大同村、石逕村、金雞村等薄弱村的結對幫扶工作后,江門供電局多次組織結對單位前往幫扶鎮村開展實地調研,摸清薄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結構與狀況,了解薄弱村現有發展資源情況和實際需求,並與當地黨委政府共同研究薄弱村經濟發展計劃。
“金雞鎮大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無特色農業項目,也無其他產業。村集體土地和資源相對匱乏,經營性收入主要通過鋪位出租和農用地出租收入構成,鋪位租金收入在村集體收入中佔比較高,但由於村集體擁有的數量較少,鋪位租金收入總體不高,所以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不足10萬元。”陳振才告訴記者,通過調研,他們還發現大同村、金雞村多數村道路甚至沒有路燈,夜間道路昏暗,導致村民夜晚出行極不方便。
如何為村集體帶來更多收益?如何為村民提供更多的方便?陳振才看在眼裡,更記在了心上。
通過與上級單位以及幫扶工作隊的溝通,結合幫扶點資源稟賦,陳振才協助幫扶點向江門供電局申請了81.54萬元的幫扶資金,以綠色環保可再生能源助力鄉村振興。
這其中,一方面為大同村、石逕村、金雞村加裝了140盞太陽能路燈,進一步完善了生活基礎設施,方便村民夜間出行﹔另一方面推動大同村、石逕村、金雞村屋頂光伏項目,截至目前累計安裝容量約97千瓦,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收入逾4萬元。
暖心幫扶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從一名供電人變身駐村第一書記,身份的轉變意味著責任的轉變。對此,陳振才把掌握村情作為入村開展工作的第一要務,他沉下身子,深入群眾家中調查摸底,如今,他的足跡已遍布金雞鎮大同村的每個角落。
摸清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信息后,陳振才迅速開展了黨員認領“微心願”實踐活動,為困難群眾送上了風扇、暖水壺、電飯煲等,用實際行動踐行“為群眾辦實事”的初心與使命。
在他的組織協調下,江門開平供電局各黨支部先后與金雞鎮各村開展支部聯建活動8次,為困難老黨員、困難家庭義務更換了室內存在安全隱患的殘舊電線、插座、燈具等﹔為金雞鎮頤養院開展用電安全線路檢修志願服務活動,更換老舊線路,努力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今年,江門開平供電局金雞供電所、蜆岡供電所黨支部分別捐款3000元對大同村、金雞村困難家庭進行助學關愛活動,為貧困學子點亮希望。
作為廣東電網公司首個被政府聘任的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在為村民奔跑辦實事之余,陳振才還積極引導村民們尊法、守法、學法、用法。
12月2日,陳振才帶領江門供電局“藍公益·蒲公英”志願服務隊聯合開平市金雞司法所在大同村開展了普法宣傳活動。
當天,陳振才帶領隊員在村委會宣傳欄醒目位置張貼普法宣傳海報,向村民科普法律法規知識。他還作為主講人向村民重點講解了民法典和電力法等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並列舉司法實踐案例輔助村民們加深理解。
據了解,早在今年4月,江門供電局便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推薦了駐村干部陳振才報名加入江門市“法律明白人”遴選對象,其編制的4個方面共98條電力法律法規被納入江門市“法律明白人”應知應會法律知識庫。“我多學點法律法規知識,就能回到村裡引導村民學法、懂法、知法、用法,在鄉村振興的大勢中改善生活。”陳振才說。
經過系列規范的培訓,陳振才於今年9月22日正式被開平市司法局聘任為當地村(社區)“法律明白人”。據悉,大同村曾發生一宗關於土地承包合同的糾紛,涉事雙方爭執不下,導致工程進度受阻,預期經濟損失較大,還有可能產生肢體沖突。作為駐村干部兼“法律明白人”的陳振才履職盡責,立即連同村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員開展協調,最終促使涉事雙方通過簽訂調解協議的形式明確各自權利義務,平息紛爭讓項目及時推進。
“接下來,我將盡自己所能,為村民提供‘電力+普法’服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陳振才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