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10個肝病患者有1個以上患藥物性肝損傷,超過1100種藥物和草藥均可發生DILI

是藥三分毒,警惕藥物性肝損傷

2022年10月12日14:04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小字號

“在所有住院肝病患者中,大約10個肝病患者中就有1個以上患藥物性肝損傷(DILI)。”解放軍總醫院肝病醫學部主任醫師鄒正升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是世界上肝炎嚴重流行區之一,雖然我國乙肝、丙肝的感染率已逐年下降,但非感染性肝病發病率卻逐年上升,特別是藥物性肝損傷患者近十幾年來大幅增長,已成為我國常見肝病的病因之一。

超1100種藥物和草藥均可發生DILI,超六成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為40歲以上中老年人

藥物性肝損傷是指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制劑、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誘發的肝損傷,其發生率較高,預測性差,且無特異性治療方案,正日益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隱形殺手”。近年來,由於藥物的過度使用和減肥、保健、美容等時尚風行,加之食品添加劑和環境污染的影響,人類正暴露於大量化學物質威脅中。有研究顯示,超過1100種的藥物和草藥均可發生DILI。

鄒正升說,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一字之差,謬以千裡。常言道:“是藥三分毒”,即凡是藥物都有毒副作用。肝臟是人體內藥物濃集、轉化、代謝的“化學加工廠”,90%的藥物需要在肝臟中代謝,所以肝臟也是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場所。而肝臟中代謝酶基因的多態性,決定了不同個體對藥物的適應程度差異很大。

“我國社會和人口日趨老齡化,用藥機會隨之不斷增多,許多中老年人甚至同時接受多種藥物治療,藥物的聯合使用也容易出現藥物間相互作用。隨著年齡增長,肝臟的藥物代謝能力逐漸下降,肝臟血流量減少,使得藥物在肝內代謝速度減慢,從而導致藥物在血液中停留時間延長,因此增加了中老年人發生DILI的風險。”鄒正升提醒,研究表明,40歲以上DILI患者佔62.06%,尤其40~49歲年齡段為發病高峰。建議中老年人在用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而本身存在慢性肝病的患者,其用藥更應謹慎,切忌自行盲目服藥或隨意加大藥物劑量。

“綠色天然藥物”也可能有潛在毒性,中草藥也需遵醫囑不要盲目使用

解放軍總醫院肝病醫學部研究員肖小河提醒,中草藥應用不當,也有導致肝損傷的潛在風險。中草藥相關肝損傷是指在使用中藥、天然藥物及其相關制劑時,由於中草藥本身和(或)其代謝產物導致肝損傷或肝臟對其發生過敏反應引起的肝損傷。

鄒正升指出,目前歐美國家導致DILI的藥物主要為抗生素及抗炎鎮痛藥,而中藥或中草藥則是我國較為多見的導致DILI的藥物。傳統中草藥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綠色天然藥物”,然而其潛在的肝毒性並不新奇,早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就已有闡述,一些植物如苦杏仁、木薯、廣豆根、北豆根、艾葉、毛冬青、黃獨、蒼耳子、大楓子、苦楝皮、魚苦膽、千裡光、天花粉等,其具有肝毒性早以為人所知。中草藥的肝毒性可以是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的直接毒性作用,也可以是炮制過程不規范或是藥物代謝過程中出現的免疫損傷。

肖小河也表示,有一些中草藥本身就有較為明顯毒性,比如砒霜、附子等這類中草藥,由於大家都知道其具有潛在毒性,所以臨床使用過程中都能“警鐘長鳴”。但事實上,還有一些中草藥其本身並沒有明顯的直接毒性,而是當人們有某些基礎疾病(比如乙肝等)或當機體處於一定狀態下(比如感染等),機體、藥物等因素協同作用才會造成損傷。“在我國,很多中藥往往與保健品聯系緊密,例如廣泛應用於保健品和烏發的中藥何首烏,其原藥和各種炮制品均有較強的肝毒性。”鄒正升提醒,在解放軍總醫院,關於何首烏肝損傷報告數居中草藥品種之首,仙靈骨葆、壯骨關節丸的肝損傷報道也較多。因此,重新認識中藥的安全性、規范和監控中藥使用等工作亟待解決。

由於中草藥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應用,中草藥相關肝損傷也逐漸增加。但肖小河研究團隊對我國藥物性肝損傷相關不良反應的藥物構成特點進行的研究顯示,在2012~2016年藥物性肝損傷相關不良反應報告中,化學藥佔94.5%,中草藥僅佔4.5%,可見中草藥並不是我國藥物性肝損傷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不用過於恐慌。

“三注意”提前發現DILI “隱形殺手”,遵醫囑合理用藥、不信偏方預防藥物性肝損傷

如果服用了中草藥及其相關制劑出現了肝損傷,就一定是中草藥導致的嗎?肖小河介紹,首先,中草藥所含有效成分復雜,臨床醫生在針對個體辨証施治給予中草藥復方時,其君臣佐使的配伍更是復雜。再者,生活中往往存在中藥、西藥聯用等情況,使中草藥和西藥聯合應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而增加肝損傷風險,這種情況很難明確區分到底是哪類藥物導致的肝毒性以及是否存在肝臟協同損傷作用。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某些藥物雖是中藥制劑,但其中也含有西藥成分,如維C銀翹片中就含有明確具有肝毒性的對乙酰氨基酚。因此,中草藥肝損傷的診斷相對比較困難。

鄒正升建議,患者用藥過程中需注意把握3條,可及早發現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

1、存在潛伏期。服用可疑引起肝損傷的藥物與導致肝損傷之間可有潛伏期,短則數天,常有過敏反應﹔長則1至9個月,常為代謝特異質性。潛伏期超過1年的情況,常見於慢性自身免疫肝炎樣的DILI。

2、排除其他病因。首先需排除急性病毒性(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相關肝損傷以及其他遺傳代謝的原因等引起的肝損傷。

3、需鑒別是否有基礎肝病。有報道,DILI患者有超過6%有既往肝病,而既往有肝病的患者有1%可出現DILI。因此,需鑒別是藥物疊加還是原有肝病加重。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自行購買藥物或某些保健品,該如何科學預防藥物性肝損傷?肖小河建議,隻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証准確,對“人、藥、用”三方面綜合考量,謹遵醫囑合理使用,不要盲目相信偏方、驗方、廣告等,不要跟風盲目使用中草藥及其相關制劑,就能從根本上科學防治中草致藥肝損傷的發生。

此外,肖小河團隊基於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每年十余萬肝損傷患者的龐大臨床資源庫和全國DILI患者的救治工作,還創建了國際最大的藥源性肝損傷不良反應數據庫,建成了多源數據融合的藥源性肝損傷風險信息查詢與動態監測平台“安全藥問”。“安全藥問”可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為公眾提供免費開放的在線安全用藥信息查詢及個性化互動咨詢,既可輸入藥品名稱查詢,也可掃描產品條形碼查詢,還可拍攝中草藥照片進行智能識別和查詢。因此,除了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外,我們也可充分利用“安全藥問”做到心中有數,不再盲目用藥。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耿興敏

韓琳 柏兆方

(責編:王雅蝶、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