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青綠館閣 文脈綿延

2022年07月27日09:4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綠館閣 文脈綿延

  廣州國家版本館坐落於從化區美麗的鳳凰山麓、流溪河畔。

  置於廣州國家版本館內的卷軸。

  在廣場前矗立的以五嶺造型的館名石。

  在“文沁閣”前方不遠,一棵百年古樹矗立而生。

  建筑以巧妙的平面組合,營造出嶺南特色濃郁的庭園空間。

  “文沁閣”主樓位於廣州國家版本館正中位置。

  廣州國家版本館坐落於廣州市從化區美麗的鳳凰山麓、流溪河畔,佔地面積24.6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43萬平方米。入門可見流溪河水縈繞的前廣場寬闊平坦,在廣場前矗立的以五嶺造型的館名石上,“中國國家版本館 廣州分館”幾個字剛勁有力。文沁橋坐落在館名石旁邊,橋梁兩側使用了略微外傾的設計,由高處向下望去,整個橋體猶如在青山綠水中徐徐展開的書卷。

  嶺南,五嶺之南。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嶺南文化源遠流長。求實兼蓄、精巧秀麗是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而嶺南建筑,通常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文沁閣”主樓位於廣州國家版本館正中位置,頂部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大量應用以方形柱為主的傳統嶺南建筑設計。作為廣州分館的特色,“文沁閣”從眾多嶺南傳統禮儀建筑中提煉“嶺南印象”,將適應嶺南氣候的現代外牆工法與傳統雕刻藝術肌理進行結合,打造傳世經典的中華文化殿堂形象。

  廣州國家版本館由何鏡堂院士領銜設計。建筑以“中華典藏、嶺南山水、時代新韻、文明燈塔”為總體設計理念,融合中華制式與嶺南特色,從禮樂格局、大國氣象、嶺南風物、地域氣候等角度對嶺南傳統建筑工法進行現代化轉譯。以巧妙的平面組合,營造出嶺南特色濃郁的庭園空間。據了解,嶺南建筑的古典嶺南風格,通常傾向於青綠色和白色等蒼白色彩,避開圓形結構,採用大量浮雕和雕塑。為了適應嶺南濕熱的亞熱帶氣候,建筑強調園內建筑的朝向、通風、防晒、隔熱等原則,大多使用耐霉菌和防潮濕的材料建造。

  在主樓“文沁閣”前方不遠,有一棵豆科格木屬的植物“格木”矗立而生,枝干虯曲蒼勁,枝葉茂密厚實,細看之下小葉互生,先端漸尖。格木是一種珍貴的硬材樹種,木材堅硬,又被稱為“鐵木”,在植物界被稱為不屈不撓的“硬漢”。抬頭仰望百年古樹,仿佛能感覺年輪雕琢著歲月的痕跡。據了解,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廣州國家版本館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為保護項目原址中200多年的二級格木古樹,對建筑空間布局進行了優化調整,並組建由省林科院專家牽頭的專家工作組,對古樹生長狀況進行實時保護、管養,讓古樹與建筑相融共生。

  在廣州國家版本館,以書卷理念的文沁橋、“植根中華”的格木古樹、厚重雄偉的“文明基石”以及大量書法、繪畫、木雕、銅藝等當代大家名家藝術作品,聯袂展示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鮮明的嶺南特色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共同打造南粵大地的中華文化殿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