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50天“手術”后 廣州鶴洞大橋重新“上崗”

1月9日24時,鶴洞大橋重新“上崗”。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攝
曾經的混凝土路面,在大中修后變成了嶄新的瀝青路面。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攝
1月9日24時,歷經150天的大中修,鶴洞大橋以健康的姿態回歸,重新牽起珠江兩岸。記者搭乘的車輛成為首批過江車輛,率先感受恢復通車的鶴洞大橋。
鶴洞大橋歸來后,行車體驗將有哪些提升?周邊交通通行將有哪些變化?大中修后鶴洞大橋今后的健康將如何維護?都是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行車體驗:
行車平穩順暢,舒適性提升明顯
144條嶄新的斜拉索,煥然一新的黑色瀝青路面,一塊塊隔音屏……重新“上崗”的鶴洞大橋,無論是顏值還是功能,都有了不少提升。
“看上去很靚啊!”在珠江輪渡上,市民楊叔望著鶴洞大橋贊嘆。從遠處看,全新涂裝的鶴洞大橋確實干淨大氣。走上鶴洞大橋主橋,記者發現,從近處看,鶴洞大橋兼顧了實用性與安全性。144條斜拉索,仿佛珠江上一座巨大的豎琴的琴弦,撥動出美妙的旋律。曾經的混凝土路面,在大中修后也變成了嶄新的瀝青路面,路面的裂縫不見了,行車體驗也有了大幅提升。
“以前開車過鶴洞大橋,經常會出現顛簸,因為路面裂縫很多,也有變形。”網約車司機劉師傅曾向記者抱怨。昨日,記者搭車駛過鶴洞大橋,感覺平穩順暢,沒有顛簸,開車過橋更舒適也更安全了。
在施工過程中,廣州交投集團鶴洞大橋大中修項目部還廣泛走訪,聽取周邊市民的需求建議。記者了解到,有附近的街坊反映,自己家距離大橋引橋距離很近,通行繁忙的時候,噪音問題比較嚴重,希望能夠安裝隔音屏障。項目部經過科學評估論証,根據市民建議,安裝了隔音屏障,並採用了降噪伸縮縫設計,有效降低了交通噪音污染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交通調整:
公交線路取消繞行,水巴S09繼續“加班”
據了解,鶴洞大橋恢復通行后,大橋周邊公交站點及途經公交線路同步恢復原線路運營。
記者從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獲悉,公共汽車69、70、87、91、121、121A、206、222、285、309、565、583、811、812、963、995、夜29、夜32、夜36、夜42、夜44、夜79、夜103、商務專線4等24條線路取消繞行洲頭咀隧道、庄頭公園、新南路等路段,恢復原線路行駛。
記者在白蜆殼碼頭了解到,為繼續做好周邊群眾出行的保障工作,鶴洞大橋恢復通車后,水巴S09線路將繼續延續鶴洞大橋封閉時的運營方案,6:00至20:00准時為市民服務。據介紹,“加班”執行期延長15天至1月24日。此后,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將評估乘客需求情況,視情況恢復線路原運營方案。
智能護橋:
超限超載車輛你莫來,來了必被“神器”抓
經過150天的“手術”后,一座健康的鶴洞大橋重新“上崗”,但也有不少市民關心,作為廣州交通大動脈的鶴洞大橋,今后該如何更健康地工作?它的健康該如何守護?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施工單位不但用高明的“醫術”為鶴洞大橋治好了“舊患”,還當起了“保健師”,用智能化手段,為鶴洞大橋定制了“健康監測方案”,為城市交通安全保駕護航。
記者在昌崗中路上鶴洞大橋引橋處,注意到橋面上有一個特殊的裝置,看上去僅僅是埋在橋面上的幾道銀色金屬片,並不顯眼,不過這幾道金屬片卻大有玄機。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這個裝置正是未來守護鶴洞大橋的“秘密武器”。
過去,一些超重、超限車輛長期違規通行,對鶴洞大橋造成了過重的負擔,是年過23歲的鶴洞大橋傷痕累累的主要原因。這套治超非現場執法系統,能夠實現對過橋車輛實施不停車重量監測,對超限、超載車輛進行智能管控。
這幾條銀色金屬片就是已經預埋的感應線圈,車輛經過時,系統將對車輛進行實時稱重,若發現超重、超載車輛,將辨識超重數量,橋上的攝像機將立刻自動抓拍記錄,由相關執法部門對車輛、司機進行處罰。以此堵上超限、超載車輛投機取巧的漏洞,杜絕對鶴洞大橋造成損害。
此外,鶴洞大橋更換的新拉索採用了新型全壽命周期拉索防腐體系,集索體、錨具全方位綜合防護技術,大大延長拉索使用壽命。主橋也將增設健康監測系統,在短索內設置了國內首次採用的智能拉索,可實現對拉索索力和主橋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控。
市民期待:
希望下班后能早點回到家
“鶴洞大橋要開了嗎?”在鶴洞大橋橋底,市民王姐好奇地詢問工作人員。在得到9日24時就會開通的答復后,她興奮地掏出手機,拍攝了一段鶴洞大橋的視頻,發給朋友,然后通過語音告訴友人,鶴洞大橋已經完工了,很快就可以恢復通車了。王姐告訴記者,自己就住在工業大道,鶴洞大橋沒封時,自己每周都會坐公交車到芳村採購,對於大橋恢復通車,他們一家都非常期待。
家住龍溪大道的市民龔先生在南田路上班,他告訴記者,之前上班走洲頭咀隧道會順一點,下班走鶴洞大橋會順一點。“鶴洞大橋封閉施工后,上下班都隻能走洲頭咀隧道,高峰期通勤時間可能要40多分鐘,比封橋前時間多了一倍。”從去年8月封橋施工開始,龔先生就期待著鶴洞大橋恢復通車,希望下班后能早點到家。
“芳村和江對岸的通道本來就不多,鶴洞大橋是最重要的一條。”網約車司機劉師傅聽到廣播中鶴洞大橋開通的消息,很是激動。這位老司機告訴記者,珠江隧道和洲頭咀隧道都在北邊,芳村中部的過江通道隻有鶴洞大橋。鶴洞大橋封了以后,每天珠江隧道和洲頭咀隧道都特別塞。“鶴洞大橋開了,真的能緩解芳村人民過江難的問題。”他說。
在引橋處值班的一名中交二航局工人告訴記者,自己全程參與了這次鶴洞大橋大中修工程,很開心能夠為城市建設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看著這座自己陪伴了150天的大橋,他有些不舍:“每天傍晚,我們都很喜歡在鶴洞大橋上看日落,特別美。”昨天,他和工友們又到鶴洞大橋中間欣賞了一次珠江的日落﹔今天,每一位在傍晚駛過鶴洞大橋的市民,都能再次欣賞到這樣的日落美景。
鶴洞大橋恢復通車,不但提升了周邊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將加速珠江兩岸區域聯通發展,這背后既有城市建設者夜以繼日的奉獻付出,也是廣州探索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實踐。作為城市蓬勃發展的見証者、守護者,鶴洞大橋將以全新的姿態,繼續服務廣大市民,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民生之橋。(記者賈政、盧夢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