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州:文博之城

2021年09月03日08:44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博之城

  位於中軸線南端的廣州市文化館新館是一張頗具文化底蘊的城市名片。

  南沙區新圖書館,造型有“蕉門墨硯”之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攝

  南漢二陵博物館是為數不多的五代十國王陵博物館之一。

  廣州博物館又名鎮海樓,是廣州的標志性建筑。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藏印証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屏風銅朱雀頂飾,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精美,極具觀賞價值。

  廣州普公古陶瓷博物館的藏品對於普及古陶瓷文物知識起到積極作用。

  廣州藝術博物院時常舉辦交流展覽活動。

  “黑色的天幕籠罩著大地,五羊城內若明若暗的燈光與天空中的星斗連在一起,閃閃爍爍地照著這座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這段話,來自考古專家、廣州市考古隊隊長、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黃淼章。1983年6月9日晚10時,他沿著同事陳偉漢伸下的長竹竿,第一個進入了廣州解放北路象崗山西漢南越王趙眜墓。經過一番挖掘整理,為大家所熟悉的“文帝行璽”金印、絲縷玉衣、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等1000多件文物重現世間。原址上,巍巍矗立起一座全新館舍: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此后,廣州的博物館建設陸續開展:南越王宮博物館,依托於中山四路的南越國宮署遺址興建﹔南漢二陵博物館,基礎是番禺小谷圍島的南漢二陵(南漢國烈宗劉隱的德陵和高祖劉岩的康陵)。這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將歷史書上枯燥的條目轉化成近在眼前的物件﹔將嬴政、趙佗、陸賈、趙眜、劉徹這些遙遠的名字,變成考古研學活動裡的盲盒與動漫繪本的主角,每天吸引著眾多的青少年。

  在今天的廣州,最潮的玩法之一就是去博物館。比如矗立在花城廣場之上、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的廣東省博物館,就是全國知名的網紅博物館之一。每年春季,這裡的大展幾乎成了公眾節日:從埃及到希臘,從印加帝國時期到文藝復興時期,“省博”的全球視野造就的不僅是一個展覽,更是一種勇於認識世界、了解異域的心態。

  如今,廣州正在打造“博物館之城”。全省84家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博物館中,廣州擁有23家,佔比達27.4%,是本地博物館的精華所在,有著最多的藏品、最寬敞的館舍、最規范的管理。其中,全國唯一的既是重點美術館、又是一級博物館的廣州藝術博物院,當中的中國古代書畫館藏居於全國前列,更是廣東鄉邦美術作品及文獻資料最重要的收藏機構之一﹔越秀山上俗稱“五層樓”的廣州博物館,既是廣州“城標”,也是全國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在“七十二縣宗盟共守”的陳家祠裡,建起了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如今已成本土傳統手工藝精品最全的集中地。

  除了大館以外,廣州還有很多小而美的博物館:比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就收藏著精彩的高古青瓷﹔在迪士普博物館裡,你能看到廣州工業的發展簡史﹔廣東涼茶博物館,讓你一睹“老廣”藥食同源的深厚底蘊﹔環亞美容博物館則是國內第一家美容化妝品主題博物館……

  此外,廣州這座英雄的城市,怎能少了紅色博物館和紀念館呢?例如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廣東近代史館、廣州起義紀念館……都承載了革命先輩的熱血和信念,提醒我們不忘初心,開創未來,為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繼續奉獻廣州智慧、廣州力量。 

  (統籌:梁倩薇 記者卜鬆竹 王維宣)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