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力爭年底建成

航拍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多系統聯合聯調成功。
南沙國際物流中心開倉儀式上,工作人員駕駛叉車卸貨。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施工現場
全球首個5G+IGV全自動化碼頭
在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碼頭前沿,紅色的岸橋按照信息系統自動發布的指令,精准地抓取船上的集裝箱,自動放置在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上,IGV通過智能算法自動規劃路徑,將集裝箱運往堆場,軌道吊自動對位,自動抓取集裝箱后放到指定位置,整個生產作業的過程行雲流水……這是發生在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日前進行實船聯合調試現場的一幕。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副總工程師黃炳林介紹,以往的自動化碼頭採用磁釘導航,通過在碼頭地面布設磁釘,採用自動導引車上配置射頻天線感應磁釘循跡進行導航的模式。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採用全球首創“單小車自動化岸橋、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集卡、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港區全自動化”的“廣州方案”,這是一套完全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
黃炳林告訴記者,現在的集裝箱碼頭堆場布置形式主要為水平布置,國內外已建成的自動化碼頭基本都為垂直布置。水平布置的堆場要想改造成垂直布置,基礎設施的改造投入十分巨大,改造難度也很高。南沙港區四期碼頭的自動化建設方案,不僅在模式上屬於全球首創,可大規模進行復制,同時也為堆場水平布置的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借鑒,為整個港口行業的自動化碼頭發展提供了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同等規模下,智能化改造后的碼頭,節省人力約七成,也能有效改善碼頭工人的工作環境。
記者從廣州港集團獲悉,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目前已獲得七項發明專利,涉及全自動化裝卸設備、控制系統等。
廣州南沙聯合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業科表示:“在探索全自動化碼頭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認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採用了單小車自動化岸橋,較雙小車自動化岸橋作業流程簡化,整機較其他自動化碼頭的雙小車岸橋輕約800噸,設備造價更低,相應基礎設施建造成本也更低,高度契合了綠色節能、經濟高效的發展方向。這也是全自動單小車岸橋在全球首次大規模應用。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採用的全球首創的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是目前全球重量最輕的無拖頭的集裝箱運輸車,實現了IGV定位技術“從低頭到抬頭”的全新突破。
(文/記者 李妍 通訊員 鄒井棋、徐德軍 圖/記者 庄小龍、李妍 通訊員 黃永安、黎其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