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五個中心”

臨空經濟區將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五個中心”,其中就包括檢測維修中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攝
8月5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廣州市臨空經濟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待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后實施。《條例》指出,臨空經濟區將全面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生態智慧現代空港區、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空港體制創新試驗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
建設國際化合作平台提升輻射帶動功能
為促進和保障臨空經濟區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指出,臨空經濟區應當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生態智慧現代空港區、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空港體制創新試驗區。
在綜保區發展上,臨空經濟區應當發揮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的功能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建立與國際貿易發展相適應的運行及監管模式,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
臨空經濟區還應堅持區域協同發展,加強與本市及周邊自由貿易試驗片區、綜合保稅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的合作互融、協同發展,探索與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等全球各地區建立多層面、跨區域的合作協調機制,建設高質量國際化合作平台,提升臨空經濟區的輻射帶動功能。
《條例》規定,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是臨空經濟區的管理機構,負責臨空經濟區的財政管理,編制臨空經濟區財政預算草案和管委會經費預算草案。
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臨空經濟區投資
《條例》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採用市場化運作方式依法參與臨空經濟區的投資建設、資源配置以及使用等活動。
管委會可以依法設立開發企業。開發企業經管委會同意,依法負責融資、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國有資產經營、土地綜合開發等招商引資、投資建設事項。
管委會可以在交通、物流倉儲、產業園區等基礎設施領域,推進設立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推動國有企業參與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
在政府支持方面,《條例》指出,市人民政府應當推動臨空經濟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全面對接和發展要素高效流動,爭取國家在航權、空域、時刻資源分配等方面對國際航空樞紐的傾斜性支持,擴大境內外航空網絡建設,推動建立境內外貨運聯盟和多式聯運代碼共享,提升航空樞紐國際通達性,強化中轉功能,提升通關效率,增強樞紐競爭力。
土地出讓收入由管委會與屬地區政府共享
《條例》要求管委會應當堅持統一規劃、綜合開發、集約節約利用的原則,推進差別化土地供應,探索城市地下空間豎向開發、分層賦權等改革創新做法,依法採取土地使用權租賃等方式對臨空經濟區未出讓的土地進行開發利用。
關於臨空經濟區內的土地征收補償工作,《條例》規定由屬地區人民政府依法組織實施,土地出讓收入在扣除收儲成本和應計提各項政策性資金后,由管委會與屬地區人民政府共享收益。
在產業規劃上,《條例》指出,臨空經濟區重點發展航空制造維修、高端制造、商務會展、航空物流、跨境電商、航空金融、生物醫藥和總部經濟等臨空高端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等臨空新經濟,構建以航空運輸、物流為基礎,以臨空產業為主體的現代化臨空經濟體系。
條例亮點:
1.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口岸通關模式創新
市人民政府應當推動臨空經濟區發揮廣州國際商貿中心功能,發展多式聯運,建設廣州空鐵融合經濟示范區。
臨空經濟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口岸通關模式創新,推進粵港、粵澳查驗單位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實現通關便利化。
2.支持為臨空經濟區提供跨境金融服務
市人民政府支持金融服務機構為臨空經濟區提供跨境金融服務。發揮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優勢,利用跨境融資、跨境並購、跨境資產轉讓、跨境資金池等創新產品,在支付結算、投融資、跨境交易等方面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發展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航空金融、進出口貿易金融、離岸金融等特色金融。
3.實行雙創企業、科技創新平台獎勵制度
臨空經濟區支持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航空產業發展急需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主體深度融合,開展航空產業相關的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成果應用與推廣、標准研究與制定等活動,促進成果轉化。臨空經濟區鼓勵設立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實行雙創企業、科技創新平台獎勵制度。(記者 魏麗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