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珊瑚普查在深圳市大鵬新區啟幕

2021年08月02日08:27 | 來源:深圳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東珊瑚普查在深圳市大鵬新區啟幕

  志願者帶著設備下海准備普查。

  7月31日,2021中國珊瑚普查廣東站在深圳市大鵬新區星河東山珍珠島拉開序幕,來自北京、廣州、珠海等地的潛水志願者、公民科學家及企業家等參加活動。

  開幕式上,舉辦單位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廖寶林圍繞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珊瑚礁對海洋生態的重要性等知識對志願者進行了科普﹔隨后,科研人員謝子強為志願者進行普查技術和潛水安全培訓。

  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最復雜的生態系統之一,有著“海底熱帶雨林”之稱。2007年,廣東從香港引入民間環保力量為主導的珊瑚普查,2018年升級為中國珊瑚普查廣東站。至今,這項由潛水員和海洋研究人員共同協作完成的珊瑚監測計劃已持續15年,累計超過3000名志願者參與活動。

  中國南海擁有全球2.57%的珊瑚礁資源,位居世界第八。廣東省南起湛江徐聞,北至汕頭南澳島都廣泛分布著珊瑚礁資源,深圳珊瑚礁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海域。據深圳市漁業服務與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的統計,深圳東部海域共記錄到腔腸動物門珊瑚虫綱73種,其中軟珊瑚2種、柳珊瑚9種、海葵2種、石珊瑚60種。

  近年來,隨著海水溫度升高,超過珊瑚生長所能適應的溫度上限,從而導致珊瑚死亡變白,就是珊瑚礁“熱白化”。

  廖寶林告訴記者,2020年,海南西部海域到廣西北部灣一帶發生了珊瑚“熱白化”,今年的普查將重點關注雷州半島西南部珊瑚“熱白化”的恢復情況。

  同時,對深圳東部海域種植的超過6萬株珊瑚進行回訪和維護,以對珊瑚礁人工修復進行效果評估。8月1日,在海大深研院科研人員帶領下,4支隊伍乘船至惠州大辣甲海域和深圳楊梅坑海域進行普查。

  “蔚藍力量”的兩名志願者許寧婧和梁之茵,專程從北京前來參加活動。她們都是清華大學潛水協會會員,分別是建筑學院和美術學院的學生。“盡管我們兩個是第一次參與,但清華大學潛水協會從2019年創辦便開始參與中國珊瑚普查廣東站活動。”許寧婧說,為了適應她們專門提前一天抵達深圳進行適應性訓練。近年,潛水活動在清華大學很受歡迎,協會每年都能招收到200到300名新會員,平時他們會在清華大學潛水館進行潛水體驗和訓練活動,還會選派代表參與珊瑚普查和海底清潔等有意義的活動,為海洋生態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據介紹,每支隊伍配備了手持式GPS定位儀、樣帶、水下照相機、浮球、繩子、記錄板、潛水裝備等物件。公民科學家率先潛入海中,布置一條100米長的樣帶,分成4段,每段布置10個樣框,再由志願者對魚類、無脊椎動物和珊瑚等進行普查。

  “持續多年的珊瑚普查,不僅獲得一手調研數據,也進一步提升民眾對珊瑚生態的認知和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更有利於海洋生態的恢復。”廖寶林說,由於受台風天氣影響,今年普查站位將控制在30個,有30支隊伍參與,而深圳是站位最多的,達12個。(記者 張妍 通訊員 陳方玥 任芳媛 文/圖)

(責編:張晨牧、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