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草帽書記”張立業:讓村民一起“立業”

李語 沈甸
2021年07月08日08:33 |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小字號

張立業和貧困戶分享豐收的喜悅。南方電網供圖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下來,我將帶領駐村干部同大化村兩委干部繼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出份力,貢獻南網力量,展現央企擔當。”7月1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南方電網廣東汕尾城區供電局總經理、汕尾供電局駐大化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張立業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后難掩激動的心情。

  多年來,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始終把央企精准扶貧使命和責任抗在肩上,緊緊圍繞行業扶貧和定點扶貧兩條主線,為廣東省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堅實的電網力量。張立業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新征程干實事三年,把青春夢想抒寫在大化村土地上!”2016年5月,張立業騎著一輛自行車,戴著一頂草帽,一頭扎進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赤坑鎮大化村,開啟了他的扶貧之路。幾年下來,張立業成了村民口中那位皮膚黝黑、精通農務的“草帽書記”。

  敢於創新推進產業發展新模式

  大化村位於汕尾市海豐縣赤坑鎮,由於位置偏僻、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落后,還常受水患影響,被定為廣東省定貧困村。

  “我的名字叫立業,我心中的扶貧工作就是要立足於產業,變輸血為造血,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懷著對農業的熱愛,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經歷,為張立業研究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經過幾輪走訪,張立業和扶貧工作隊隊員都認為,對於一個貧困村來講,單靠貧困戶自己去找事情干是比較困難的,最好能引進一些企業,形成一些合作,構建具有可持續性的扶貧產業。

  為進一步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他們提出了“公司+村集體+農戶”產業新模式,引進廣東禮揚農業科技公司打造產業扶貧項目,建設腐竹產業基地,帶動約20余戶貧困戶種植黃豆60余畝,並為農戶提供近30人就業。能在家門口上班掙錢,是脫貧戶莫艷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莫艷后家中7口人,丈夫意外摔傷失去勞動能力后,莫艷后一人扛起來家裡重擔。為了照顧受傷的丈夫、贍養老人孩子,莫艷后被“困在家裡”,無法外出務工,全家生活陷入窘境,日子捉襟見肘。張立業得知莫艷后家庭情況后,立即與村兩委會商,通過貧困戶識別程序將其納入兜底貧困戶,享受政策幫扶,並讓莫艷后到村合作社上班,每月能穩定增收2500元,讓莫艷后的生活得到改善,人均收入超過了脫貧線。

腐竹加工廠年產值可達800萬元。張立業 攝

  選豆、去皮、泡豆、磨漿、煮漿、結皮、晒干……張立業對每一道制作腐竹的工序都了如指掌。“我們希望打造現代化產業基地,覆蓋生產、倉儲、運輸、銷售各個環節。”張立業信心滿滿地說,他還牽頭創辦了海豐縣勤致種養專業合作社,除帶動農戶種植黃豆、養殖黑豬外,還大力興辦農家樂、發展鄉村旅游,並計劃通過農特產品配送中心推動其它產業發展,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伍,建立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長效機制。

 

由大化村勤致合作社委托五保戶(貧困戶)養殖的獅頭鵝出欄待售。南方電網供圖

  “自從立業來到我們村,整個村都發生了大變化,我們貧困戶的日子越過越好。”在養雞場上忙活的養殖戶孫賢談及張立業,連連豎起大拇指。

  帶頭種起兩畝試驗田

  坐在辦公室想點子,不如去田間地頭找路子。張立業在擔任扶貧干部之前,是南方電網廣東汕尾海豐供電局的一名紀委干部。為盡快融入扶貧工作,張立業常常在田間地頭察看庄稼長勢,挨家挨戶走訪貧困戶,和他們拉家常、聊近況、算細賬。對貧困戶不足夠了解的問題,張立業就帶頭參與其中,讓大家放下擔心和疑慮。

張立業向貧困戶解讀扶貧政策。南方電網供圖

張立業向貧困戶詢問了解生活情況。南方電網供圖

  村裡的一大塊有機番茄試驗田,就是張立業和隊員們一起牽頭開發的。當時張立業考察到有機番茄相比於其它一些傳統農作物,受市場波動影響小,利潤相當可觀,計劃鼓勵村民種植起來,但是此前大化村從沒試過種植有機番茄,他擔心貿然推廣會給村民帶來風險。

  於是,張立業他們當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自掏腰包租了兩畝地試種。功夫不負有心人,有機番茄試種獲得豐收,銷售供不應求,僅2020年春節期間,銷售收入就超過1.3萬元。“明年我也要種一些!”村民們紛紛咨詢如何種植。

有機蔬菜種植。南方電網供圖

張立業在田間地頭忙碌,檢查合作社菜園中茄子的長勢。南方電網供圖

  駐村五年來,張立業為大化村籌集項目資金約900萬元,開展了近50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項目。綠油油的稻秧、紅彤彤的番茄、成群的雞鴨豬羊……大化村一片喜人景象。他還和當地供電部門的同事一道發揮電力行業優勢,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項目,拆除了全村老舊電線杆,解決了村內電力線徑小電壓不穩定等問題,完成了村裡62盞路燈的改造,點亮鄉村夜景,確保村民安全出行。

  截至2020年底,大化村全村有勞動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6113元提高至15159元,無勞動力貧困戶全部納入政策性保障兜底。

  如何讓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有效銜接,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是張立業面對的新“課題”。“一方面,我要培養好我們的接班人才隊伍,讓更多的人在農村的廣闊天地歷練,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服務隊﹔另一方面,我要繼續做強做優村裡面的產業園,通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我的第二故鄉煥發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張立業說。

(責編:張靚雯、陳育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