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百花齊放》首度在廣州展出

2020年09月18日09:06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百花齊放》首度在穗展出

  百花齊放 1956年 集體創作

  近日,“新中國雅集——《百花齊放》及其作者畫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據悉,此次展覽中,由郭沫若題字,關山月、黎雄才等26位藝術家創作於1956年的花鳥畫巨作《百花齊放》首度在廣州展出。展覽將持續至9月24日。

  郭沫若為此巨畫題字

  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不僅令文藝界迎來發展的春天,更為中國畫的花鳥題材提供了新的內容。這一年初秋,武漢市美術家協會組織中南美專、華中師大美術系教師和中南地區老中青知名畫家共26人,用一個多月時間集體創作了這件巨幅花鳥作品,畫作全部完成后,又專程送往北京請郭沫若先生題寫了“百華(花)齊放”四字。這幅畫寬402厘米,高173厘米,嚴謹的花鳥造型與寫意手法相結合,細節與局部統一在主題之下,畫面恢宏而有氣勢。同年11月,此畫參加湖北省第一屆美術展覽會,獲得特等獎,后又制作成宣傳畫出版發行,在社會上引起反響。

  值得注意的是,“百花”題材的中國畫,集體創作往往佔了很大比重。本來合作繪畫的方式在古代花鳥畫史中也有先例,如文人畫家在雅集筆會時,偶然會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但是流傳有序且有記載可考的作品並不多。在20世紀50年代以“百花”為題材的合作畫並不少見,但達26人的合作實屬少見。他們有來自嶺南的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等,亦有武漢的花鳥畫家張振鐸、王霞宙、張肇銘、湯文選等,他們每一位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年富力強的畫家。

  在創作過程中,畫家們分工配合,默契十足。張肇銘畫牡丹和秋海棠,黎雄才畫鬆樹,關山月畫紅棉花和花間的小鳥,蔣蘭圃畫玉蘭,謝竹村畫錦雞,王霞宙畫芍藥和蝴蝶,張振鐸畫鴛鴦、鴿子,湯文選畫燕子等等,作品中各色花卉爭相怒放,各類鳥禽翩飛起舞,一派欣欣向榮的氣氛躍然於紙上。

  郭沫若先生之女郭平英回憶道,“當年,父親參與題字的花鳥畫,還有齊白石、何香凝等14位畫家創作的《和平頌》。在我看來,《百花齊放》和《和平頌》堪稱‘雙絕’。26個藝術家的合作,草木從容、繁花似錦、氣象融融、天衣無縫。可以想見他們那種創作情緒是多麼的融洽,這種集體的創作如何探索出既發揮集體的力量又不埋沒個人才華的方法與道路,是這幅畫帶來的思考和啟迪。”

  廣東省美協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表示,“雅集在中國繪畫中是屬於文人表現智慧和技藝的即興創作,文人畫家在雅集筆會時,偶然會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但是流傳有序且有記載可考的作品並不多。《百花齊放》正是當時年富力強的畫家們智慧的結晶。”

  被收藏26年來,首次對外展出

  《百花齊放》完成后不久的1958年,中南美專的主體便從武漢南遷至廣州,並更名為“廣州美術學院”,創作者亦分散於南北兩個城市,這幅巨作和一段集體回憶幾近淹沒於翻涌的時代浪潮中。

  20世紀末,《百花齊放》被中國香港愛國實業家梁亮勝先生慧眼發現,予以珍藏。他在展覽開幕的致辭中,回憶起了偶然發現畫作的經過,“1994年有人在廢品收購站的廢報紙中發現了一幅畫,拿到絲寶集團的武漢辦公室,是用報紙包的一片片的碎紙片,隨后我們在地板上拼了半個多小時,竟然看到了一幅氣勢磅礡的花鳥畫,上面還有郭沫若先生的題字,雖然當時有太多的不確定,但因為喜歡,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本次展覽也是《百花齊放》作品在梁亮勝收藏26年來,首次對外展出。

  展覽也根據《百花齊放》的作者名單,以廣州美術學院在中南美專工作過的人員為線索,匯集校內能找到的相關作品和文獻資料進行展出。李勁堃表示,《百花齊放》的展出將為廣州美術學院等中南地區美術教育的歷史研究,開拓新的探索空間。“這張畫的出現引出了廣東、湖北、廣西的藝術院校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期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結合,就是由廣東的華南文學藝術學院、湖北的中南文藝學院、廣西藝術專科學院組成的中南美專,這對於前身為中南美專的廣州美術學院的早期歷史的研究提供了極具意義的文獻和藝術價值。”(記者 李巧蓉)

(責編:張晨牧、李語)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