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三家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數分列全國第一

2020年08月01日11:47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廣州三家法院分別位居全國第一

  “讓人民群眾因見証司法而認同司法。”7月31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第162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廣州法院司法公開新聞發布”專題)。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州中院)院長王勇,廣州互聯網法院院長張春和,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沙自貿區法院)代理院長嚴劍飛,介紹廣州兩級法院司法公開工作舉措和成效。

  據了解,今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19)”,廣州中院連續五年位列全國法院第一,廣州互聯網法院、南沙自貿區法院分別位居所在專門性法院第一名。陽光司法“廣州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有力促進了司法質量、效率、公信力的提升和廣州法治事業的發展。

  廣州中院:天天有直播 件件可直播

  “廣州法院是全國法院司法公開工作開展得最早、成效最好的地區法院之一。”廣州中院院長王勇表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的工作目標,這就要求,公平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能感受的方式實現。

  廣州法院堅持執法辦案全流程公開,讓審判權在陽光下運行。“堅持全面公開原則,將執法辦案各環節向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公開,司法的過程更加透明、更有信服力。”王勇表示,廣州法院全面公開立案登記制落實情況,立案數據實時可查,確保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全市法院案件當場立案率98%,居全國法院前列﹔網上立案率從2018年底的32%提升到目前的86%。

  截至目前,廣州市法院累計公開裁判文書115.1萬份,居全國法院前列。

  “堅持群眾需求導向,讓人民群眾因為見証司法而信賴司法。”王勇表示,廣州中院聚焦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訴訟服務,在全國法院率先建成公示公告中心,集約公示開庭、執行、送達等10類18項公告信息,網上訴訟服務中心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法規查詢、電子送達、多元解紛、訴訟風險評估告知等71項在線服務,業務辦理實現全域標准化、線上線下同質化。

  在社會監督方面,廣州法院依托全市法院672個高清數字法庭和38個遠程訊問室,在全國法院率先實現“法官人人有直播、法院天天有直播、案件件件可直播”,讓庭審經得起“圍觀”。廣州法院庭審網絡直播數連續3年排名全國法院第1,獲評“全國優秀直播法院”。

  通過公開管好重點案盯好關鍵人

  “廣州法院以公開規范權力運行,通過公開管好重點案、盯好關鍵人,融合前沿技術,讓審判監督管理更規范高效。”王勇表示,廣州法院實現對疑難復雜等“四類案件”的陽光智慧監管,院庭領導行使審判監督管理權時全程留痕,對監督權行使形成有效制約。

  此外,廣州法院還全面公開院庭領導信息,率先公開審判委員會組成、員額法官、審判輔助人員信息和任職回避情況。王勇表示,以此讓群眾知道“案由誰判、責由誰擔”,確保司法責任制落實。

  王勇表示,接下來,廣州法院將進一步加大司法公開力度,推動司法公開工作向更深層次發展,加快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把廣州建設成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廣州互聯網法院:“密不透風”保障當事人隱私

  據廣州互聯網法院院長張春和介紹,廣州互聯網法院充分運用前沿技術拓展司法公開維度,構建“科技+司法”應用體系,在強化司法公開能力上求突破。一方面,創新“5G+司法”應用。在全國首試5G遠程庭審,跨越式提升當事人在線庭審訴訟體驗,還首創在線示范庭審、在線示范調解方式等審理模式,以5G擴容在線旁聽規模,精准輸出司法案例規則指引。

  在區塊鏈領域,創新“區塊鏈+司法”應用,建成“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不可回溯特性,實現司法數據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証、全流程留痕,有效保障司法公開數據真實性、完整性,累計完成逾8000萬條數據上鏈存証固証。運用“以鏈治鏈”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方式,確保所有案件數據直接上鏈、永久存儲,已審結的7萬余件案件卷宗均實現“一鍵上鏈歸檔”。

  數據的互聯互通是互聯網法院的一大特點,但司法公開要求司法信息在網上流轉,如何做到保障數據安全性,並保証當事人隱私不受侵犯?發布會上,張春和對此作出解答。

  “密不(布)透風(封)。”張春和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廣州互聯網法院在保障司法數據安全和保護當事人信息方面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每一個字都對應我們推行的保障數據安全,維護當事人隱私的具體舉措。”

  其中,“密”是指“加密式存儲”,即通過建立司法區塊鏈,實現全鏈條、全流程的証據數據加密,所有案件數據直接上鏈、永久存儲,而且每個節點都有完整的數據備份,確保司法數據破不了、改不了、毀不了﹔“布”是指“遍布式預防”,所有數據同時有3處備份,即使因各種極端因素停機,也能瞬時恢復﹔“透”是指“通透式傳輸”,即實現數據交換秒級響應﹔“封”是指“密封式使用”,嚴格按照“誰能用、誰用過、怎麼用”來管理數據,實現數據全流程管控。

  南沙自貿區法院:“掌上調解”成功率達99.01%

  “全面公開審判執行和司法改革信息,促進司法公正。”南沙自貿區法院黨組書記、代理院長嚴劍飛表示。

  據介紹,聚焦南沙“三區一中心”的區位優勢,自貿區法院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著力提升涉外涉港澳專業化審判水平,全面展示自貿區法院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成果。

  “深化與前海、橫琴法院的司法資源共享,探索建立‘環大灣區司法服務圈’。”嚴劍飛介紹,南沙自貿區法院建設“一站服務”的集約化訴訟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實現跨域立案,同時加大與粵港澳大灣區9市法院跨域立案協作。

  在涉外涉港澳案件司法服務方面,南沙自貿區法院推出諸多創新舉措。

  據了解,為拓展港澳人士司法參與渠道,南沙自貿區法院在全國率先聘任港澳陪審員、特邀調解員和專家咨詢委員,成立港澳青年司法實踐基地,先后接收4批23名港澳學生來院實習﹔持續借鑒屬實申述、証據開示等港澳訴訟規則,推進粵港澳司法規則對接﹔與前海、橫琴法院簽署合作協議,共享港澳調解員並探索跨域審判,推動區域司法資源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自貿區法院上線全國首個商事調解APP,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糾紛“掌上調解”,調解案件304件,調解成功率達99.01%。深度運用在線多元解紛(ODR)平台,調解案件633件,真正實現線上調解、雲端解紛。

  “在矛盾糾紛化解中實踐司法公開,推進訴源治理,促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嚴劍飛表示,接下來,南沙自貿區法院將進一步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健全司法公開形式,暢通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獲取司法信息渠道,為推動南沙自貿區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文:記者 魏麗娜 章程 圖:記者 蘇俊杰)

(責編:劉淞菱、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