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粵港澳青創基地吸引752個團隊入駐

2020年07月01日08:25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港澳青年“乘風破浪” 在大灣區圓創新夢

  落戶廣州天河“港澳青年之家”不到一年,廣州我城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挂牌,打入資本市場。“內地有更廣闊的發展市場,在港澳青年之家,我們項目發展更順利。”公司聯合創始人、澳門青年黃詠詩滿懷信心。

  橫跨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平台蓬勃發展。13家粵港、粵澳青年創業基地吸引752個港澳團隊入駐,50多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台不斷壯大。

  橫跨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的機制持續完善。1億元廣東省科研資金“過河”支持9家港澳機構項目,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成,粵港聯合資助計劃累計支持項目174個。

  橫跨粵港澳,創新要素流動的通道加速暢通。“一地兩檢”通關模式落地,粵港海關“跨境一鎖”計劃有效便利貨物往來,粵港、粵澳合作辦學項目“多點開花”。

  平台建設

  50多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台蓬勃發展

  從2016年首次來到廣州南沙,短短4年間,香港青賢智匯創會主席謝曉虹不僅自己創業成功,還吸引帶動7家外資企業入駐南沙“香港青創空間”,涵蓋航運物流、文化傳播、商品貿易、教育教學等領域。

  在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像謝曉虹一樣,215個港澳青年創業團隊正奮發追夢。“‘南沙速度’提升港澳青年創業溫度!”謝曉虹說,這裡概念好、市場大、政策足,未來將朝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網紅”的目標前進。

  港澳青年乘風破浪,三地政府“建橋搭台”。

  “廣東正全力推進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體系建設,聯合、協調港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省港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省港澳辦數據顯示,目前,廣東與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分別共建首批10家粵港青創基地和3家粵澳青創基地,已入駐香港、澳門青年創業團隊518個、234個,分別吸納香港、澳門創業就業人員921人、252人。

  同時,廣東已建成廣州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等50多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台。

  為了讓港澳青年安居樂業,廣東將港澳創業者納入內地創業補貼扶持范圍,進一步拓寬港澳學生就業渠道。在粵就業創業的港澳青年,可享受就業補貼、租金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等扶持政策,並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當地存繳住房公積金。

  最近5年,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時常帶著不同的青年創業團隊往返粵港兩地。“短短幾年,香港已經涌現幾千家初創公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潛力大,營商環境好,給了他們‘上游’的絕佳機會。”邱達根說。

  一代又一代港澳青少年“接力”,踏足廣東、認識廣東。2015年以來,廣東累計吸引港澳青少年33萬多人次來粵深度交流,統籌實施青少年交流合作重點項目。

  機制創新

  超億元科研資金“過河”支持9家港澳機構

  “國之重器”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開放運行后,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多家知名高校紛至沓來,在此開展實驗,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科技創新“強強聯合”,有效帶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當前,粵港澳三地依托粵港、粵澳科技創新合作機制,科技創新聯動取得新突破:

  ——合作機制持續優化,更多粵港澳企業、機構享受改革紅利。

  廣東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出台“科創12條”,在全國率先提出一系列具有超前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科研資金“過河”,2019年省財政跨境撥付科研資金累計超過1億元,9家港澳機構獲益。

  ——重大基礎設施開放共享,三地形成更大創新合力。

  廣東已建成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全省8354台(套)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設備向香港多所高校、科研機構開放共享﹔建立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實現對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城市全覆蓋,服務港澳地區用戶近200家。

  ——科技交流與創新合作更加緊密,促進創新要素進一步自由流動。

  廣東落實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稅負成本大幅降低。同時,粵港聯合資助計劃累計支持項目174個,總金額達1.74億元。

  設施聯通

  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正逐步成型

  今年6月,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印發《廣東省內海關全面落實兩會部署 支持廣東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若干措施》明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口岸改造建設,落實深圳灣口岸24小時通關,在深圳蓮塘口岸復制推廣“一站式”通關模式。

  口岸改造建設加速,折射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自由流通。

  往來於粵港澳,跨境設施“硬聯通”基礎日益堅實。

  港珠澳大橋開通運營,廣深港高鐵西九龍口岸啟用,“一地兩檢”模式極大便利兩地居民出行。深圳灣口岸將分三步實現24小時通關,皇崗口岸重建工程啟動,重建后將採取“一地兩檢”及更加便利通關模式。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加速推進,將進一步便利港澳與內地的聯系。

  粵港海關“跨境一鎖”計劃啟動,至今已覆蓋香港國際機場等12個主要清關點、廣東境內6個公路口岸和53個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涵蓋大灣區內地9市。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跨境一鎖”試點貨車中,平均每日約有10車次貨物無需在香港陸路口岸查驗。在香港段,可節省約20工作小時的查驗時間﹔在內地段,每次進口通關時間節省約26分鐘。

  生活在粵港澳,社會民生“軟聯通”水平不斷提升。

  率先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取消辦理台港澳人員就業許可、解決來粵未就業港澳居民參加當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便利港澳居民購房政策……一系列政策逐步實施,為港澳居民在粵生活、就業創造便利。

  廣東還積極推進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全省可招收港澳青年的高校達54所﹔25所中小學校開設港澳子弟學校或子弟班,其中廣州市首試在公辦學校、百年名校中開設。

  橫跨粵港澳三地,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正逐步成型。(記者 陳曉 昌道勵)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