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出爐 

2020年06月18日09:31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千裡長卷 八道合一

  俯瞰南沙鳳凰湖,碧道連著湖心。

  近日,《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出爐,提出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裡的目標,繪就廣州碧道千裡長卷﹔同時還要打造“廣州碧道理想水生活”和八道合一。

  2035年建成2000公裡碧道

  規劃提出“廣州碧道:理想水生活”總體理念,將碧道建設作為城市治水升級版,實現從單純治水到城市綜合治理,還清於水、還水於民、還綠於岸,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重新構筑人、水、城之間的緊密聯系。本次規劃提出碧道建設的總體目標為:千裡長卷、最美廣州。

  到2022年,全市建成碧道1000公裡以上,各區結合實際情況打造2條以上高標准碧道,市域大江大河、各區主要河涌碧道基本成形,初步建立“廣州碧道”品牌。

  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裡,基本建成貫通全市的碧道骨干體系,實現碧道、綠道、古驛道互聯互通,基本繪就“千裡長卷,最美廣州”碧道畫卷,建立“廣州碧道”品牌。

  遠期到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達到2000公裡,形成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題場景,形成覆蓋全市碧道網絡,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美好願景,“廣州碧道”品牌成為大灣區靚麗名片。

  營造水鳥走廊、保護珠江生態島鏈

  功能復合是碧道的一大特色,規劃中提出,以碧道統籌山水林田湖海系統治理,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實現空間綜合利用、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激活片區多元價值。廣州市深化細化省萬裡碧道“三道一帶”空間要求,提出“水道、風道、魚道、鳥道、游道、漫步道、緩跑道、騎行道”八道合一和“濱水經濟帶、文化帶、景觀帶”三帶並行的“八道三帶”空間范式,保護珠江生態島鏈、建設碧道風廊、水鳥走廊,恢復魚類洄游生態圈,打造藍線上的公共服務綜合帶,實現堤內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統治理,形成廣東碧道建設的“廣州方案”。

  碧道將具有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功能,營造水鳥走廊、輔助魚類洄游、保護珠江生態島鏈。不少市民會發現,近年來廣州水鳥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不僅是海珠濕地能觀鳥,在珠江前航道等河道上也能見到白鷺的身影。本次規劃提出,通過碧道建設營造“多廊+多點”的水鳥走廊,為水鳥提供棲息地和遷徙廊道。同時要建設魚道、修復魚巢,逐步恢復魚類洄游生態圈﹔保護與修復59座江心島,建設珠江碧道生態島鏈。

  碧道還要打造景觀與游憩系統:以線串點縫合城市,打造水上運動產業帶,策劃主題游徑。探索碧道水上運動模式,打造373公裡珠江碧道水上運動產業帶﹔營造四片多條碧道主題游徑,訴說“廣州碧道故事”。同時串聯全市6類220處空間資源,串聯全市大型綠地斑塊34片。

  同時碧道還推動濱水高質量的經濟帶:帶動4類85片產業片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挖掘3類48片價值地區,助推區域協調發展。

  三大生活圈 廣州新六脈

  碧道的總體布局為:三大生活圈、廣州新六脈。構建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北部山水型碧道生活圈,576公裡,山環水抱、生態碧網,融合周邊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成為郊游好去處。中部宜居型碧道生活圈,550公裡,都市宜居、先鋒水岸,薈萃人文景觀,宜居宜業宜游,展現廣州國際大都市形象。南部水鄉型碧道生活圈,380公裡,廣府水鄉、濱海風情,恢復城市水系“彈性”,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線和生態駁岸。

  打造“廣州新六脈、羊城四境”碧道空間。古廣州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新時期碧道建設將構建三縱三橫的廣州新六脈——通山達海線、山水畫廊線、廣佛發展線、城央環島線、黃金水道線、田園風光線。(全媒體記者杜娟)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