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珠三角都市圈引領廣東區域合作升級

2020年06月16日08:36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跨珠三角都市圈引領廣東區域合作升級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9》中提到,廣東正積極謀劃構建省內都市圈體系,並多次“點名”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根據已公開的范圍,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大廣州”“大深圳”兩個4萬億元級都市圈,加上1萬億元級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跨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10多年來,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建設成效顯著,但也存在“硬骨頭”。規劃構建都市圈,是順應“發揮中心城市的綜合帶動作用”的新要求,釋放出區域協調發展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信號。

  經濟總量9萬億元

  各自成圈又相互融合

  如果把廣東比作一架飛機,廣深就相當於兩個機翼。這兩個GDP均超4萬億元,且距離近、聯系緊的“雙子星”都市圈,在全國都市圈中包攬第三、第四名。加上密切聯動的港澳,在全球范圍也引人矚目。

  南方城市智庫梳理發現,去年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經濟總量超過9萬億元,佔全省近九成﹔常住人口、土地面積均佔全省約七成。

  其中,廣州都市圈的GDP約4.05萬億元,佔全省37.68%。深圳都市圈的GDP約為4.2萬億元,佔全省39.7%。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雖尚未正式公布范圍,但珠海、中山、江門GDP共約9684億元﹔若按珠中江陽(3+1)經濟圈模式把陽江納入,則接近1.1萬億元。

  經濟數據背后,跨珠三角都市圈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融合。

  廣州、深圳通過廣深港高鐵、穗深城際等快速互聯,最快半小時互通。而廣州地鐵28號線將連接佛山、廣州、東莞,支線還擬延至惠州,肇慶、中山、江門、珠海等則紛紛去深圳招商引資……

  “都市圈是開放的,都市圈之間會有重疊,可共生共贏。”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認為,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比翼雙飛”,會帶動兩大都市圈聯動,周邊城市可搶抓機遇。

  陳鴻宇舉例說,介於廣深兩大都市圈之間的惠州,大手筆規劃“豐”字交通主框架,向西分別對接廣州、東莞、深圳,向東輻射河源、汕尾等地,向北則連接韶關、清遠。類似這樣,各城市可緊密對接,推進更多跨城市、跨都市圈的合作。

  “相比經濟圈,都市圈力度將會更大。”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認為,廣深兩大都市圈以中心城市命名,廣州、深圳的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同時也被賦予牽頭推進都市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同城化的重任。

  探索“飛地經濟”

  加速區域資源整合

  放眼全國,無論是在京津冀、長三角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正呈現新特征:在國家戰略引領下,一批都市圈加速孕育,部分甚至初具全球影響力,區域經濟版圖正在改寫。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更是公開預言,今后5—10年,中國最大的結構性潛能就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

  在專家看來,廣深等都市圈建設,將促進項目、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動、配置共享,也有望推動與環珠三角地區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艷華表示,都市圈更強調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城市,廣深等都市圈應加快全方位合作,包括探索“飛地經濟”或共建園區平台。

  這類探索實踐正加快進行。近日,珠海提出,謀劃建設深珠合作示范區。而深圳都市圈中的深汕特別合作區,不斷引來深圳的項目、資金、技術,去年GDP增長23%,增速在深圳各區中排第一。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一份建議中呼吁,深化深莞惠等區域經濟圈的一體化進程,在適當的條件下,探索在先行示范區臨近區域試行統一部署、統一管理的多區聯動模式,如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產業飛地”模式。

  實際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就強調,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創新完善、探索推廣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廣東省也提出,支持開展大灣區內地跨行政區經濟合作探索,推進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建設。

  在跨珠三角都市圈,跨區域的共建共享未來或成常態。

  發揮市場作用

  探索利益共享機制

  多年來,基於北上廣深等中心城市,中國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活躍的城市群。在此過程中,除了政策支撐,市場機制對資源的優化配置、龍頭企業的帶動,也尤為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談及深惠聯動時表示,TCL在深圳建設顯示面板工廠,在惠州建設模組、電視工廠,會在深圳形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顯示大尺寸面板產業基地,在惠州形成全球最大的顯示模組和整機一體化生產基地。“這兩個產業協同發展、相得益彰。”

  在丁力看來,都市圈的建設,政府不是唯一主體,除了規劃引導,要更多交給市場。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發揮市場的力量。例如,深莞惠都以電子信息產業見長,三地企業可跨區域聯動、深化分工合作。

  專家認為,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實踐中,隨著都市圈逐漸減少行政藩籬,可探索更公平、高效的紅利分享機制,產業重組的效率也會提高。

  “都市圈是經濟圈的升級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都市圈關鍵是要破除行政區域壁壘,以市場經濟的原則跨區域優化配置資源。珠三角的電子信息等產業有全球影響力,各都市圈可以創新稅收分成、利益共享等機制,實現產業共建共享。

  受訪專家表示,跨珠三角都市圈的市場有活力、企業活躍、民營經濟發達。但也要進一步推進市場規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全方位對接,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推進一體化、同城化發展。

  為“一核一帶一區”

  注入新內涵

  從國際上的都市圈來看,軌道交通扮演著重要角色。珠三角也不例外:軌道交通也緊鑼密鼓推進。設計時速350公裡的兩條“大動脈”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正加快建設,分別計劃2021年、2022年建成。屆時,這些城市可1小時內互通。

  都市圈規劃背后,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意味明顯。廣深兩大都市圈都橫跨“一核一帶一區”。廣州都市圈中,清雲韶屬於北部生態發展區。深圳都市圈中,汕尾在沿海經濟帶東翼,河源為北部生態發展區。

  在馬向明看來,隨著都市圈規劃,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經濟的輻射范圍將擴大,進一步向周邊城市延伸。

  伶仃洋上,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加快推進。2024年建成后,從深圳到中山隻要半小時,深圳都市圈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將實現跨橋“握手”。加上廣湛高鐵、深茂鐵路、南沙港鐵路等,珠三角將與沿海經濟帶西翼加速融合。而廈深高鐵、深汕高鐵、河惠莞高速、韶惠高速、惠清高速等,將強化珠三角與沿海經濟帶東翼的汕尾、汕頭等地以及北部生態發展區的河源、韶關、清遠的聯系。

  “推進環珠三角地區開發區融入珠三角經濟圈,打造珠三角地區新興的產業拓展平台。”近日,廣東省一份文件提出,推動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在環珠三角地區開發區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配套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在廣東,隨著都市圈規劃,有望更快地實現從沿海到山區的多極點全方位發展,更有效地盤活高鐵、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

  南方城市智庫專家認為,都市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平台共建共享,將為跨珠三角“1小時經濟生活圈”以及“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注入新內涵,有望提升廣東的整體競爭力,助力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記者 周歡 朱紫強)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