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推動科研院所與產業需求精准對接

2020年06月16日08:25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讓科技成果轉化跨越“信息鴻溝”

  機器人也能“飛檐走壁”?6月10日,在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爬壁機器人實驗室,一面豎起的曲面金屬牆壁上,兩台四輪工業機器人正上下爬動,進行焊接、除鏽……正在調試機器人的工程師曹立超說,這些爬壁機器人將為船舶等大型設備的探傷、焊接和清洗等操作提供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行業在復蘇,信心在提振,各類市場主體集聚發展力量離不開科技創新。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以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與產業需求精准對接,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努力讓科技成果轉化走出“死亡之谷”。

  企業一周實現口罩批量生產

  6月初,作為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智能無軌導全位置爬行高效焊接機器人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在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正式啟動。

  研究所科技業務部部長黃丹介紹,通過聯合攻關,項目致力於突破機器人爬行焊接的關鍵技術,在船舶、海工、石化等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為相關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聚焦產業化應用,是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的重要特色。這一特色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研究所助力相關企業研制出每分鐘生產1000片口罩的高速全自動口罩生產線便是典型案例。

  而在廣汽集團,借力廣東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提供的技術支撐和相關部件改造,該集團在一周內實現口罩批量生產,到2月22日日產能已達25萬片。

  類似的案例在疫情防控中比比皆是:

  同是省科學院所屬的廣東省石油與精細化工研究院,組織高分子功能材料團隊進行技術攻關,僅用兩周即完成口罩熔噴材料技術方案設計、中期試驗、設備改造、批量生產調試等環節,實現熔噴材料日產能20噸﹔該院研發的醫用防護目鏡防霧材料,可實現護目鏡連續12小時不起霧。

  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的產業鏈,讓科技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快速產生社會效益。

  推動技術與產業精准對接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所屬的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學科帶頭人之一胡川帶領團隊,與一家省外企業達成技術服務合作意向。

  “5月起,疫情期間‘積攢’的技術服務需求釋放出來,我們也進入了‘忙季’。”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疫情對線下對接與服務帶來一定影響,但該院通過視頻交流、電話會議等形式,從未停止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工作。

  技術與產業的精准對接,是困擾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大難題。“企業遇到技術問題,不知道找誰解決﹔科學家有本領,卻不知道哪裡有用武之地。”省科學院院長廖兵指出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信息鴻溝”。他認為,破解這一難題,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創新。

  在國際公認的九級產業技術創新鏈中,1—3為知識創造與獲取階段,7—9為規模產業化階段,作為技術育成與孵化環節的4—6階段,是亟待破解的難點、亟須打通的堵點,被稱為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

  如何走出“死亡之谷”?在廖兵看來,廣東省科學院經過5年的發展,已形成對產業技術創新鏈的全方位支撐。

  在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有材料外延、微納加工、封裝應用、分析測試四大科研平台和兩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類平台與省科學院建立的產業技術聯盟、聯合實驗室、中小企業科技工作站、小微企業科技特派員等一道,組成了省科學院產業創新發展服務體系。

  建立共同體形成創新合力

  5月下旬,佛山市首個研發生產類院士法人項目——地理空間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投產儀式在南海區丹灶鎮舉行,由佛山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雲圖”)自主研發的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將在這裡實現量產。應對疫情影響,中科雲圖按下發展的“加速鍵”。

  何為院士法人項目?原來,中科雲圖創始人周成虎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任省科學院所屬的廣州地理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成立僅兩年多,公司現產值已過億元,估值達5億元。

  院士帶頭創業,背后的體制機制是什麼?從省科學院建設的技術育成孵化體系中可以找到答案。

  “技術孵化也要利益捆綁。”廖兵介紹,以中科雲圖為例,院士作為創始人、董事長,主要精力仍集中在原創技術和基礎研究,技術經紀人負責成果育成孵化,公司運營則由專業管理團隊負責。各方建立起利益共同體,形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合力。

  借助這樣的技術育成孵化模式,自2015年組建以來至去年年底,省科學院已技術孵化初創公司52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成效顯著,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正逐步顯現。

  ■記者觀察

  釋放科研人員創造性 迸發更大創造活力

  “如果把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充分釋放出來,將會迸發出更大的創造活力。”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

  “面向產業的技術孵化,我們規定孵化收入中最低70%、最高90%要分配給科研技術團隊。”在介紹技術育成孵化與人才引進培育政策時,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該研究院學科帶頭人之一胡川更直言道:“吸引人才最好的途徑之一,就是做好成果的產業化。”

  正是這樣的導向與機制,再加上完善的科研條件配套保障,同時依托廣東省完善的產業基礎與推崇創新、追求創新的環境,這所年輕的研究院匯聚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研究領域覆蓋了廣東省半導體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大主要板塊。

  如今,應對疫情影響,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比以往更需要科技創新的力量。廣東省在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精准對接、打造完善的產業技術創新鏈方面的探索與嘗試,將有力推動產業發展和市場復蘇。(記者 卞德龍 實習生 黃曉彤)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