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毅:匯聚全球華僑華人力量共建人文灣區

王星 趙唯淞

2020年05月24日11:31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江門市市長劉毅。 江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市長劉毅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就江門市的“六穩”“六保”工作、脫貧攻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話題進行了解答。

  人民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圍繞“六穩”“六保”工作,提出了很多有力有效措施。江門將如何落實好報告提出的工作部署,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劉毅:今年以來,江門與全國其他城市一樣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1~4月,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出現了10%左右的下降幅度。

  2月以來,我們陸續出台了復工復產“30條”“1+N”等一系列含金量高、惠及面廣的政策,目前已落實“雙統籌”資金10.18億元。

  4月當月,全市大部分經濟指標同比已實現了正增長。截至4月底,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54.18萬戶,增長7.49%,注冊資本(金)6059.9億元,增長10.97%。這些都堅定了我們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信心和決心。

  接下來,我們將堅定不移抓好“雙統籌”工作,千方百計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努力把“兩難”變成“兩全”。

  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兌現各項扶持政策,對企業進行紓困幫扶,並全面開展新一輪“暖企”行動,切實穩住全市工業前100名、外貿前100名、稅收前50名的基本盤,覆蓋全市4731家規上、限上企業。

  同時,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穩投資工作取得更大進展,力爭全年補短板項目和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年度投資超過800億元。

  今年是江門的“招商引資項目提質年”。我們將通過網絡招商、視頻招商、線上推介等形式,確保常態化防控下的招商活動正常開展。

  在穩外貿方面,我們將篩選一批下半年舉辦的境外優質展覽會,推動江港澳三地企業“拼船出海”,並指導有條件的企業轉產防疫物資及配件出口,鼓勵企業開拓內銷市場。

  為了提振消費活力,4月27日起,江門分批發放了90萬套總價值5670萬元的電子消費券包。同時,通過新制定30條短線旅游路線,以及“廣東人游江門”“江門人游五邑”“夜僑都”品牌創建計劃等活動,加快旅游市場復蘇,培育城市消費新增長點。

  最后,我們還將抓好援企穩崗、社保費階段性減免、就業補貼等政策落地,抓好高校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同時,精准保障基本民生,落實各項基本民生保障提標工作和困難群眾價格臨時補貼發放工作,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人民網: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此次工作報告中,也多次提到脫貧攻堅,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新冠肺炎疫情對江門的精准脫貧和對口幫扶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江門如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的“真脫貧、脫真貧、不返貧”?

  劉毅:截至2019年底,江門市5097戶1665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達到脫貧標准,並有序退出。全市所有行政村集體可支配收入在20萬元以上,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目標。同時,對口幫扶協作廣西崇左市的4個貧困縣,也已全面實現脫貧“摘帽”。

  今年的疫情,對貧困戶收入、扶貧項目的復工、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銷售,的確帶來了一定影響,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形勢也在逐步樂觀。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脫貧攻堅新方式,努力降低疫情對扶貧脫貧工作所造成的影響,保証脫貧工作穩步推進完成。

  為了實現高質量脫貧目標,我們將實行貧困戶脫貧“包干制”,對脫貧質量不高的貧困人口實行挂牌督導重點跟蹤幫扶,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面完成退出。

  同時,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四摘四不摘”要求,對已脫貧的貧困戶,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對脫貧不穩定、邊緣易致貧戶也加強監測,提前採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此外,持續創新“造血式”產業幫扶、技能型就業幫扶、金融保險幫扶、社工服務幫扶和扶志扶智幫扶這五大可持續的幫扶模式,著力激發低收入對象發展內生動力,建立健全低收入對象長效幫扶機制。

  2020年脫貧攻堅完成后,江門扶貧開發工作的目標也將從消除絕對貧困轉向減緩相對貧困。解決相對貧困將是長期任務,我們將進一步總結前期改革試點經驗和做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為全省乃至全國扶貧開發提供有益借鑒。

  人民網:2018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連續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江門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接下來將有什麼新的措施?

  劉毅:目前,江門正通過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南沙港鐵路、深茂鐵路深江段、珠江肇高鐵等項目的建設,提升硬聯通水平,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

  與此同時,對接港珠澳大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工程,也已完成立項工作。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香港—珠海—江門—粵西大通道,對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功能、促進珠江口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強化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和珠海橫琴自貿片區以及高欄港的聯動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軟聯通”方面,江門首創的粵港澳大灣區稅務通,讓港澳居民可以在“家門口”辦理涵蓋稅務登記、社保費管理等首批25項業務。

  2019年,我們還健全了以居住証為主要依據的港澳居民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整合了18項港澳居民辦理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讓港澳居民在江門創業、居住的便利度進一步提升。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深入開展交通建設大會戰,並高標准推動銀湖灣濱海新區、江門人才島等重大合作平台和項目的推進。

  此外,我們還將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更加主動對接“雙核聯動”,完善與廣州、深圳的合作交流機制,探索建立“廣深總部+江門基地”“廣深研發+江門轉化”等產業合作體系。

  與此同時,加快與港澳地區在質量檢測、認証認可等標准規則對接,推動檢測標准、檢測結果互認,實現商品和服務“自由通行”。優化建設市縣兩級大灣區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推進商事登記、繳稅、增量房不動產登記等事項在港澳離岸辦理。

  人民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目前該平台的建設進展如何?未來有什麼發展計劃?

  劉毅:江門擁有400多萬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分布在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人緣優勢,素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

  2019年11月,我市舉辦了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發展大會,其間舉行了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啟動儀式,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嘉賓參加了大會,獲得巨大反響。

  去年以來,我們初步完成了《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設方案》的編制工作。總體思路是,依托廣東、整合全球華僑華人資源和全國僑鄉遺產資源、粵港澳僑務資源,統籌規劃、加強協調,構建支撐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項目體系,推動僑鄉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推進“固根、筑魂、圓夢”工作深入發展。

  目前,總投資超過180億元的開平赤坎古鎮、鶴山華僑城古勞水鄉,以及台山川島順峰“國際度假島”等一批華僑華人文化展示類重大項目,已經動工或正在做前期籌備工作。同時,我們還啟動了華僑華人博物館群的建設計劃,今年將包裝打造20個博物館。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方案、活動、項目、平台”這四篇文章,進一步明晰平台的建設路線圖、施工圖,並通過舉辦一系列僑務文化活動,匯聚全球華僑華人力量共建人文灣區。

  此外,我們還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並積極推進國家級僑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創建工作,力爭在江門打造出幾個國內一流、面向國際的文化旅游大品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外的經貿、僑務、文化、旅游實現融合發展。

(責編:李語、陳育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