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05月24日09:07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民生保障暖人心 多措幫扶增信心

  23日,廣東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王輝 攝

  5月23日,廣東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中當前工作實際,直面解決問題,回應人民關切,字字句句都飽含民生溫度,讓人深受鼓舞。

  大家表示,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面對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統籌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為奪取抗擊疫情全面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疫情防控

  加強科技研究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疫情防控成為會場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們就如何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提高全社會應對重大疫情的能力提出建議。

  讀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抗擊疫情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的回顧,全國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團精密機械事業群技術經理楊飛飛十分感慨,企業在深圳2.2平方公裡的生產園區裡生活工作的20萬名員工,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下,第一時間成立防疫指揮中心,縝密應對,科學防疫,交出了全面復工、零感染的答卷。

  作為參與企業抗疫工作的親歷者、參與者、組織者,楊飛飛欣慰的是,依托自身優勢,企業在72小時內迅速導入口罩生產線,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口罩設備全自制。目前口罩累計出貨量已超過6000萬隻,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李靜海在審議時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科技工作者們夜以繼日地協同攻關,為疫情防控的應急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在緊張推進應急研究繼續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作貢獻的同時,相關科學研究也逐步進入理性、系統和長遠的部署。”李靜海說,應堅持問題和目標導向,加強基礎研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努力為以后更有效地應對類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李靜海表示,目前科技界對病毒的感染、傳播和演化等問題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他建議,在現有知識積累基礎上,盡快集成多學科力量,加強臨床和科研人員的密切合作。要突破慣性思維和傳統范式,基於新的科研范式凝練和解決核心科學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梅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張曉從事城市規劃建設25年,他注意到報告指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環節。此前張曉就一直在思考城市規劃建設與疫情防控之間的關系。在他看來,我國的健康城市建設一定程度上仍然立足於衛生城市建設,由衛健部門主導,住建部門負責市政和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常常忽略城市規劃建設對公共健康的促進和影響。

  為此,張曉建議要改變現有健康城市建設模式,重構城市規劃與公共衛生關系,將公共健康的要點落到國土空間規劃的控制指標上去,特別是科學編制災害應急規劃,要求核心醫院周邊的酒店、學校、政府機關等設施在設計時就應具有改裝並征用為傳染病隔離病房的能力,達到“平戰結合”的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試驗區閘坡鎮蒔元村黨支部書記梁桃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要把心思集中到落實“六穩”“六保”工作措施上來,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特別要加大脫貧攻堅工作力度,確保完成目標任務,“接下來我將特別注意脫貧戶尤其是漁民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加強走訪和幫扶,及時採取措施阻止返貧現象的發生。”

  經濟發展

  貼心幫扶市場主體堅定發展信心

  心。”黃建平表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讓中國經濟有底氣、有能力做到臨危不懼。未來企業將繼續增資擴展,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暖心又給力,催人奮進。”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傳衛說,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住制造業是關鍵。他建議,通過新基建、新業態和新技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設,夯實制造業這一國家經濟根基,加快振興實體經濟,更好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傳衛建議在粵東和粵西兩個區域先行先試,在珠江兩岸形成世界級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重點攻克人工智能、海洋工程等重大科學和技術難題,為廣東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支撐。

  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柯雲峰對“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體會很深。“去年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府減稅降費的力度和企業獲得感。”柯雲峰說,今年報告又提出,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充分體現了政府助企惠民的決心和力度。

  柯雲峰建議,在推行綜合稅制改革方面,全國各地房屋租賃稅稅負不一、部分地區房屋租賃稅負偏高,為當地企業帶來壓力。他建議加大減稅降負力度,更有力地推進“六穩”“六保”工作。

  “經濟不景氣,環保是不是會放水?”此前,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筱虹長期關注綠色經濟,她曾有這份擔憂,但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以后,她心安許多,在分組審議現場,她細數了報告中關於今年環保工作的部署,感慨“環保工作不但沒有‘放水’,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筱虹特別注意到報告提出“突出依法、科學、精准治污”的要求,在她看來做到這一要求,難點在於如何做到“精准”,一方面不少地區的環保主管部門仍然採取“一刀切”的粗放管理手段,一些企業減污能力已經達到“頂峰”,但仍然要求減排﹔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並沒有真正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對此她認為關鍵要協調好“誰主導”和“誰主體”的關系,建議主管部門要根據不同治污對象實行“分類+精細化”管理,同時在法治框架下建立健全環保考核機制,進一步落實企業在污染防治中的主體責任。

  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秩序造成沖擊。面對風險和挑戰,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項舉措幫扶市場主體,讓代表們堅定了發展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麥教猛注意到,報告17處提到市場監管工作,聽后深受感動和鼓舞,進一步增強了做好新時期市場監管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接下來將全面落實報告部署,更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市場監管各項工作。

  具體而言,麥教猛說,一方面將毫不放鬆地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規范審批和相關許可,堅決防止不合格產品特別是防疫產品流入市場、流向國外。另一方面要多措並舉扶持服務市場主體,落實好各項惠企政策,同時,全面抓好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四大”安全,牢牢守住市場安全底線,並全力推進市場監管改革發展、做好市場監管機構改革“后半篇”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吳清平認為,報告在表述“十三五”期間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的工作總體部署時,對於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做了適當調整,體現了政府直面困難、實事求是、攻堅克難的堅強信心。

  令吳清平振奮的是,報告提出要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闡述了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支撐能力的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支持的決心和信心。

  報告中提到減稅降費規模比往年更大,力度比往年更強,令全國人大代表、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印象深刻。“對於企業發展而言,最擔心的就是政策環境不確定,報告一項項數字、一條條政策背后,意味著對市場主體貼心的幫扶,堅定了我們的發展

  民生保障

  以人民為中心筑牢基本民生底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並強調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兜牢基本民生底線,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這一系列提法,都讓代表們深切感受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深厚的為民情懷。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水棲說,今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形勢,報告提出的“六保”更貼近人民,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特別是把關注點更多放在中國老百姓的菜籃子,保障錢袋子上。”

  “這是一份溫暖人心,增強信心的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東華村黨支部書記黃海橋說,報告中他最關注的是醫療健康方面的改革與完善,其中提到要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增加30元,都體現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遂溪縣河頭鎮吾良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小權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報告對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貼近民意、科學合理。“我認為,站在群眾角度,將心比心,努力防范化解風險是政府報告中最為貼心的一點。”

  劉小權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找准“群眾哪裡不滿意,就在哪裡下功夫”的著力點,從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農業生產等方方面面都提出相應舉措,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非常精煉,字字珠璣,與人民的脈搏同頻共振。”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說,自己特別關注未成年人發展,文化程度較低的未成年人是最容易被犯罪侵襲的人群。

  “相信普惠性教育、職業教育一定會讓更多的青少年找到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成為更幸福的奮斗者。”陳海儀希望,政府能切實加大力度多關注專門學校建設、涉罪少年教育等問題,讓家庭更和諧,社會更穩定。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東莞巴士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主管余雪琴說,報告關於民生保障的新舉措體現了濃厚為民情懷,她表示,在這次疫情中,公交車駕駛員默默地保障著城市正常運轉和交通運輸的需要,但目前公交車駕駛員的從業狀況仍需改善。

  對此,余雪琴建議,應建立公交車駕駛員工資增長機制,合理提高公交駕駛員薪酬福利待遇,關注駕駛員群體的身心健康。此外,還要加大對公交車駕駛員的培養力度,盡快建立和完善A1及A3牌照的本土培訓考核機制,同時不斷提高公交車駕駛員的安全意識。 (記者 駱驍驊 吳哲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王聰 畢嘉琪 姚瑤 柳時強 韓安東)

(責編:李語、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