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東頻道

深圳羅湖:住有所居 住有所管 住有宜居

2020年04月18日08:37 | 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
小字號

4月17日,深圳市羅湖區“雙周發布”舉行住建專場。 王星 攝

  人民網深圳4月17日電(呂紹剛、王星、申陽洋)“這次免租不需要免租對象主動申請,由我們來為租戶辦理租金減免手續。”4月17日,在深圳市羅湖區“雙周發布”會上,羅湖區住房和建設局局長馬曉東介紹,為支持轄區有關企業和家庭(個人)共渡疫情難關,近日,羅湖發布關於公租房和人才住房租金減免有關事項的通告,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減免2月份和3月份的租金。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數據顯示,2012年來,羅湖以“保基本”“重人才”為原則,共完成籌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29622套,供應9336套。

  “在粵港澳大灣區與先行示范區的‘雙區驅動’進程中,我們一直積極探索與其相匹配的住房建設與管理模式,就是如何在‘住有所居’的基礎上,通過監管與服務,實現‘住有所管’,打造‘住有宜居’的羅湖模式。”馬曉東說。

  多渠道 構建多主體供應住房保障體系

  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羅湖既面對著土地資源緊缺的現實,又面臨著高新科技產業發展將引進大量人才,對住房保障提出更高的挑戰。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

  為了尋找解決住房問題的最優方案,羅湖與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共同組建羅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試點“政府+企業”的模式。“也即是由政府負責制定政策、准入門檻和條件,由企業負責運營管理,實現了人才住房規模化供應和專業化管理。”馬曉東解釋。

  根據該模式,羅湖先后規模化租賃深業東嶺、萬科泊寓、招商開元、深南廣場等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項目。

  城市更新配建,也是羅湖籌集住房的重要途徑。2019年,羅湖向轄區52家重點科技企業及引進企業配租交付170套銀湖藍山人才住房。“這是羅湖區城市更新配建最早成功的一個項目。”馬曉東說。

  羅湖在每年推出一定房源的同時,還發放貨幣補貼,從“實物+補貼”的方向出發,突破房源籌集困難的瓶頸。

  “十三五”以來,羅湖面向企業配租人才住房3223套,發放人才貨幣補貼7786.7萬元。同時兼顧解決產業菁英人才、醫療、教育等人才住房困難。另外,“十三五”以來,羅湖年均發放廉租保障對象貨幣補貼300戶,累計發放1667萬元,對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

  “未來,我們將優化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並舉機制,結合羅湖市場租金水平和保障對象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租賃補貼標准,探索發放租房消費券、市場租金補差等多種形式擴大貨幣補貼的保障覆蓋面。”馬曉東說。

  面對轄區土地的限制,羅湖也將籌集住房的范圍擴大,與相鄰的城區合作,通過異地購買或租賃的方式,跨區域籌措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建制度 精細化機制保障租售公平

  “住有所居,還有賴於制度的建立。”馬曉東認為,羅湖區在對接市級政策的基礎上,健全完善適合羅湖的制度,最為突出的便是出台城市更新配建、棚改、物業專項資金等方面政策文件。

  近年來,羅湖城市更新項目不斷增加,但是,缺乏具體細化的操作准則,規劃建設、收購移交、配租配售、租售后管理、公開共享信息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2019年底,《深圳市羅湖區城市更新項目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管理辦法(試行)》正式實施。“這一文件的公布,明確住建部門、人才住房專營機構等各方職責。市民在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夠精准找到相關部門,避免出現各部門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辦事更流暢、效率也更高。”馬曉東說。

  為加快保障房的建設進程,羅湖在保障房規劃建設前期,嚴格落實保障房用地指標,明確審批時限,完善綠色通道審批制度﹔積極協調多部門聯動配合,做到聯審聯批,提高審批效率﹔採用“企業承諾+后評估”、壓縮審批備案時限等方式簡化流程。

  同時,羅湖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強化租后管理,實現對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動態監管,嚴肅處理各種違法行為,確保住房保障資源公平善用。

  為保障住房建設管理鏈條順暢運轉,羅湖還制定66項工作制度,編印《深圳市住房建設常用法規規章政策文件匯編》及《審批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將78項審批服務事項辦事流程規范化。

  細服務 軟硬件加持打造宜居環境

  在去年出台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過往大家常說的“住有所居”,升級為“住有宜居”。

  “一字之差,代表著更高的標准和要求。”馬曉東說,為了實現“住有宜居”目標,羅湖在籌措房源時,優先選擇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條件齊全的區域。同時,大力推進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項目周邊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

  此外,羅湖在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籌建中突出綠色、環保理念,探索全面推廣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新技術。

  提到住房的操心事、糟心事,很多人吐槽最多的就是物業服務。在馬曉東看來,引起如此多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政府管理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管理不透明。

  作為大陸物業管理的發源地,羅湖一直引領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的潮頭。這一次,羅湖再度先行出發,建立“羅湖物管”數字平台。

  通過該平台,業主可以在手機上便捷查詢到物業服務企業的合同、維修基金的繳納以及使用、物業服務資金的使用、小區物業管理的其他有關信息。

  目前,已注冊“羅湖物管”的物業項目有1086個,注冊率達到92.6%。馬曉東透露,下一步,羅湖將打造全國首個由5G技術支撐從而實現智慧物業管理的區域。

  另外,羅湖在全國率先探索“互聯網+物業公益法律服務”模式,宣傳普及物業管理法律知識。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體現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住房的需求和向往。”馬曉東說,建設宜居樂園,是羅湖堅定的目標。“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懈探索,實現住有所居、住有所管,打造與先行示范區相適應的‘住有宜居’的羅湖樣板。”

(責編:陳育柱、李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