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委員岳學軍:以人工智能引領驅動農村經濟提質增效

2020年01月14日10:45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岳學軍在廣東省政協委員委員聯組討論上發言。

  人民網廣州1月14日電(胡葦杭)“人工智能賦能農業,順應了當下農業生產的迫切需求,可以加速改造和優化傳統農業。”1月13日,廣東省政協委員、華南農業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岳學軍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以人工智能引領驅動農村經濟提質增效,是加快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

  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資源豐富,荔枝、龍眼、菠蘿、香蕉等作物產量居全國前列。同時,廣東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佔全國13.6%,建成5G基站超2萬座,20戶以上自然村光網平均覆蓋率92.1%。“這都為數字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岳學軍說。

  不過,當前大灣區農業人工智能發展同樣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岳學軍認為,大灣區內農業基礎研究與農業應用基礎研究薄弱,核心競爭力差,影響了灣區內人工智能的技術集成化與輸出。“此外,大灣區還存在著農業人工智能創新平台應用性的寬度與深度不夠,信息產業與高層次人才聚集效應不明顯、培養成長不充分等問題。”

  “廣東的農業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較弱,應加強農業人工智能核心競爭力,爭取在農業科技上形成集成與輸出,擁有源頭創新技術。”針對以上問題,岳學軍建議,加大農業基礎研究與農業應用基礎研究力度,加強農業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同時強化農業技術創新,加強智慧農業核心技術攻關。

  同時,“廣泛搭建智慧農業產學研深度融合平台,讓農業人工智能產生經濟效益,突顯農業人工智能的惠農富農功能。”岳學軍直言,要圍繞農業基礎性、區域性、行業性重大關鍵科技需求,啟動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產學研用”一體的行業合作平台、標志性數字農業現代農業園區等。

  岳學軍提出,在上述載體平台搭建好的基礎上,大灣區相關部門應進一步集聚人工智能產業與人才優勢,培育農業人工智能形成產業並可持續發展。“隻有通過人才升級、行業整合、提升農業人工智能科技水平,才能提高產品競爭力,進而提高運營效率和種養殖效益,吸引更多人才進入農業人工智能,實現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岳學軍說。

(責編:陳育柱、胡葦杭)

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