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委員勞長石:完善大灣區高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

2020年01月13日15:07  來源:人民網-廣東頻道
 

廣東省政協委員勞長石接受人民網專訪。 趙唯淞 攝

  人民網廣州1月13日電(李語、趙唯淞)“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方向,亟需高技能人才的參與。”1月12日,廣東省政協委員、民盟深圳市委委員勞長石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建議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訓市場化運營與多元評價機制,加強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養。

  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勞長石的提案脫穎而出,成為39件獲廣東省政協2019年優秀提案表彰的提案之一。“這份關於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高技能人才培養建設的提案,是我結合自身科研和回國后從事高端制造業工作的經歷,所產生的切身體會。”勞長石說。

  幾年前,學有所成的他從美國回到深圳創業,如今在深圳大學擔任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特聘教授、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所所長。工作過程中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現有的高技能人才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目前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需求。

  “據統計,2016年廣東高技能人才缺口達100萬人。高技能人才的奇缺,已經成為制約粵港澳和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勞長石在提案裡這樣寫道。

  他建議,應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訓市場化運營與多元評價機制。在這一方面,政府的引導十分必要。“如何從過去比較單一、固定的評價轉為多元的、市場化導向的評價,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評級體系中來,這是很關鍵的。”

  勞長石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政府、高校、職業院校、高新技術企業、社會應一起發力,共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訓市場化運營與多元評價機制。“目前,政府已經在著手推動人才評價機制的轉型。下一步的關鍵,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人才評級的體系中來,運用更豐富的方式來完善高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

  在他看來,緊密關注新技術、新職業發展變化趨勢,建立職業分類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加快職業標准開發工作也是培訓的重點之一。“關注最新的產業,關注最前沿的新興需求,有助於支撐我們未來新興產業的發展。” 

  當談到“工匠精神”時,勞長石表示,工匠精神代表著“干一行愛一行”,可以更好地支撐研究的深入,支撐人才以更專業的態度做到頂尖水平。“這是提升整體產業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提到今年的履職展望,勞長石表示,自己將在推動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訓市場化運營與多元評價機制方面繼續努力。“今年提出一個關於職業技能培訓問題的建議。希望通過提升相關教學資源和基礎平台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加強緊缺高技能人才培訓。”

(責編:王楠、胡葦杭)

關注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