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華曾慶存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0年01月11日08:52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黃旭華曾慶存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曾慶存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辦公室裡工作。新華社發

  2019年10月,黃旭華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 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張梓望 攝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是兩位出生在廣東的科學家——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也正式揭曉,廣東同樣斬獲佳績:廣東共有50個項目(含專用項目2項)獲獎,為近年來最好成績,比2018年增長11.11%﹔廣東獲獎項目數佔全國獲獎項目總數比例達到16.23%,再創新高。

  最高獎獲得者為國為民 獻身科學

  201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中,8人被授予“共和國勛章”,黃旭華便是其中之一。

  黃旭華1926年出生於汕尾海豐縣的一個小鎮。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制工程,黃旭華等一批人挑起開拓我國核潛艇的重任。為了工作保密,黃旭華像核潛艇一樣,整整“深潛”了30年沒有回家。

  黃旭華常說:“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陽,生於汕尾,三個身份缺一不可。”

  去年10月,黃旭華來到廣州,作為讀者代表赴南方日報創刊70周年活動之約,並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這位90多歲高齡的老科學家表示,自己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完成,“我雖然已經退出一線,但責任並沒有完”。

  另一位獲獎者曾慶存1935年生於陽江市一個貧苦農家。1952年,曾慶存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1961年,他在蘇聯科學院獲副博士學位后回國。

  20世紀80年代初,曾慶存挑起大梁,任中科院大氣所所長。擔任所長的9年間,他帶領大氣所建設了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國際知名的大氣科學研究中心。

  作為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曾慶存為現代大氣科學和氣象事業的兩大標志——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作出開創性貢獻。

  獲獎項目中廣東牽頭完成的有10項

  在國家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大幅減少獎勵數量的新形勢下,2019年度廣東共有50個項目(含專用項目2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為近年來最好成績,比2018年增長11.11%﹔廣東獲獎項目數佔全國獲獎項目總數比例達到16.23%,再創新高。

  在50個獲獎項目中,由廣東單位或個人牽頭完成的項目有1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牽頭完成獲獎項目數量較去年有所提高。

  廣東獲得的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項目中,1項由廣東科學家牽頭完成。南方醫科大學高天明教授牽頭完成的“抑郁症發病新機理及抗抑郁新靶點的研究”項目在國際上率先發現抑郁症發病的新機制,提出了抑郁症發病新假說,顯示了廣東在基礎醫學研究領域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突出進步。

  廣東獲得的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中,2項由廣東牽頭完成。由廣東工業大學陳新教授牽頭完成的“高端電子制造裝備高速高精點位操作的關鍵技術與典型應用”項目和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劉華牽頭完成的“大容量高效離心式空調設備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兩項成果代表了廣東在機械動力和工程建設產業的技術突破與創新。其他6項由廣東參與完成的項目中,3項屬於醫藥衛生領域,2項屬於電子信息領域,反映廣東在醫藥和電子領域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廣東獲得的39項(含專用項目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中,7項由廣東牽頭完成。由華南理工大學陳克復教授牽頭完成的“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污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由廣東工業大學王成勇教授牽頭完成的“高端印制電路板高效高可靠性微細加工技術與應用”項目、華南農業大學劉雅紅教授牽頭完成的“動物專用新型抗菌原料藥及制劑創制與應用”項目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記者/卞德龍 通訊員/粵科宣)

(責編:王楠、陳育柱)

關注我們

  •  
  •  
人民廣東人民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