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志公布“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除肇慶外,廣東珠三角其余8市悉數入選。在前10名中,深圳、東莞、珠海、廣州佔據了四席。其中深圳和東莞更是進入了前三名。在榜單評選的5個分項中,深圳在其中3個分項中排名第一。
和前一年榜單相比,進入前10強的深圳、東莞、珠海、廣州得分均創出了新高,而且和后面城市的差距在拉大,和排名在前的城市差距在縮小。如在“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中,排第3位的東莞總分為80.4分,與排第2位的上海分差由0.6分縮小到0.3分。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佔全國外貿總值的比重已連續33年保持全國各省市第一。
對於上述現象,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表明廣東仍是外貿引領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廣東外貿注入新的動能,如果能夠加快科技要素在灣區中的流動,廣東外貿的競爭力會更加突出。
外資仍對廣東“情有獨鐘”
“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評選標准包括水平競爭力、結構競爭力、效益競爭力、發展競爭力和潛力競爭力五大分項共25個指標,由此計算出我國地級以上城市的外貿綜合競爭力分值,具有較強專業性和權威性。
其中,發展競爭力是衡量外貿活力的重要途徑。記者梳理榜單發現,廣東城市在外貿發展競爭力分項中表現突出,深圳、東莞、珠海均進入了這一分項的前10,深圳更是排名第一。珠海則佔據這一分項中“人均實際利用外資額”的首位,深圳在這一指標的得分排第3位,東莞排第14位,廣州排第17位。這表明廣東在吸引外資方面表現突出,外資仍對廣東“情有獨鐘”。
這其中,珠海表現尤為出色。去年珠海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973家,同比增長153.9%﹔實際吸收外資156.3億元,同比增長26.9%,規模位居全省第3位。這使珠海在外貿發展競爭力分項中由之前的第12位上升到第7位。
2018年,廣東在原有“外資十條”基礎上發布修訂版政策,隨后各地、各部門出台“外資十條”貫徹、配套文件超過100個。在政策帶動下,廣東對外開放水平再上新台階,持續領跑全國。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全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約3.58萬家,佔全國比重近60%,同比增長1.3倍。實際利用外資1450.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7%,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近4個百分點。
廣東吸引外資有“量”更有“質”,去年,廣東新設或增資合同外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達107個,埃克森美孚公司惠州化工綜合體等多個百億美元級外資大項目密集落戶或動工。
從今年上半年情況來看,外資流入廣東的勢頭絲毫不減。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深圳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274個,吸收合同外資122.37億美元,同比增長44.75%。以招商引資“起家”的東莞上半年引進外資項目585宗,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快於去年同期3個百分點。
4城進入效益競爭力30強
效益競爭力是衡量一座城市對外貿易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在“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中,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4座城市進入了這一分項的30強,其中東莞更是在這一分項中高居第二位。
白明告訴記者,這表明廣東尤其是東莞在成功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后,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益有了大幅提升。同時,眾多廣東企業的發展現狀也印証了這一點。
東莞時代皮具制品廠有限公司是港資企業時代集團設在東莞的子公司,集團執行董事兼主席楊華強告訴記者,目前集團8個自主品牌有4個在東莞生產。在東莞生產的自主品牌產品,上半年出口增長了15%,接近3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共有10572家外資企業在東莞開展過加工貿易業務,其中6145家像時代皮具一樣已從加工貿易轉為一般貿易,並有超2000家企業建立了自主品牌。
在佛山,陶瓷產業普遍依靠“貼牌出口”的現象也在改變。龍頭企業金意陶以自主品牌挺進海外市場的比重不斷擴大。另一家陶瓷企業博德精工出口產品中自主品牌產品甚至佔比達60%。
通過輸出品牌思維、推動品牌產品在海外落地,金意陶的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品牌溢價提升,有的價格甚至高於海外當地品牌。
品牌思維的盛行,讓“35美分落到中國企業口袋,20美元裝進外國老板腰包”的利潤分配格局慢慢被打破,廣東外貿企業逐漸切入全球產業鏈的高端。
大灣區將為廣東外貿注入活力
除發展競爭力和效益競爭力兩個分項外,廣東各城市在水平競爭力等其余3個分項中同樣表現不俗。如深圳佔據了潛力競爭力的榜首,廣州、珠海也進入這一分項的十強。在水平競爭力分項中,深圳同樣名列第一,東莞名列第三。在結構競爭力分項中,廣州名列第四,佛山名列第九。
但是在整體榜單上,廣東入選的城市隻有8座,落后江蘇的11座、山東的10座和浙江的9座。對此,白明表示,長三角一體化對於江蘇和浙江的外貿發展帶動作用很大,但廣東仍是全國外貿引領者,而且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相信廣東的外貿優勢會更加明顯。
“中國正在轉變外資結構,廣東的步子邁得最快、最大。”白明說。
廣東外貿如何才能盡享大灣區建設的紅利呢?白明建議,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應該讓科技、金融等高端要素在灣區城市中的流動更自由,特別是科技。“尤其是東莞等制造業大市,如果能充分享受深圳甚至是香港的科技資源,那麼制造業水平將會上一個新的台階,會使得廣東的出口產品在高端化方面有一個極大提升。”
白明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之間高端要素的自由流動還會產生“溢出效應”,這種“溢出效應”對於珠三角以外城市同樣也是利好。
2018年中國外貿十強城市
城市 | 得分 | 排名 |
廣東省 深圳市 |
82.6 | 1 |
上海市 | 80.7 | 2 |
廣東省 東莞市 |
80.4 | 3 |
江蘇省 蘇州市 |
79.9 | 4 |
廣東省 珠海市 |
78.1 | 5 |
福建省 廈門市 |
77.8 | 6 |
廣東省 廣州市 |
77.1 | 7 |
浙江省 寧波市 |
76.3 | 8 |
天津市 | 75.7 | 9 |
北京市 | 75.7 | 10 |
記者 戴雙城 吳欣寧 沈夢怡 張光岩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制表:彭靂
策劃: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