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觀眾張小姐日前在網上付費觀看了一部名為《再見美人魚》的網絡電影,然后大呼上當,她點開才知道,這部電影跟周星馳的《美人魚》根本沒關系。而在各視頻網站上,片名“搭便車”的網絡電影並不在少數。
上網看看你就知道了——《捉妖記》一火,網絡系列電影《捉妖濟》立即橫空出世﹔《道士下山》上映后,《道士出山》、《道士降魔》、《道姑下山》等也跟著刷存在感﹔此外還有《解救吾小姐》、《五十度黑》等電影“群魔亂舞”,讓人哭笑不得。
這樣赤裸裸地搭便車,不涉及侵權?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這樣的電影名字明顯混淆視聽,影響觀眾選擇,可謂無節操的借勢炒作。不過,它們大都打擦邊球,僅僅“參考”名字而不抄襲內容,因此難以認定著作權侵權﹔另一方面,如果原電影沒有對名字進行商標申請和注冊,也就不受商標法的保護。因此,網絡上的模仿者也就無需承擔法律責任。
不過,相比法律問題,更讓人擔憂的則是行業發展。當前,網絡視頻江湖烽煙四起、崛起壯大,但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甚至粗制濫造的惡名也一直相伴而生。以熱衷搭便車的網絡電影而言,這些作品往往制作周期短,制作經費不足,根據市場熱點“聞風而動”,劇情爛俗、演技拙劣再加上五毛特效,讓“誰看誰上當”成為公眾的普遍印象。
根據統計,在高點擊率的刺激下,2015年共有600多部網絡電影上線,而2016年這一數字或將達到一兩千部。當整個行業大步流星式向前,如何提升內容品質、改變行業形象顯得更加重要而緊迫。
對此,一方面要加強監管。作為院線作品的重要補充,網絡電影題材多樣、更有個性,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公眾的文化生活,這些毋庸置疑。不過越是潛力無限就越需要有監管為其健康、長遠發展提供保障。對此,要進一步明確規矩,也要針對秀下限的低俗媚俗、血腥暴力或打擦邊球的重口味、大尺度作品予以打擊、清理,讓網絡視頻盡快走過野蠻生長的階段。
另一方面更要行業自律。網絡不該是劣質作品的溫床,一味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追求點擊率,從表面上是搭上便車、發展神速,其實則是走入了死胡同,難逃觀眾“用眼投票”。當前,很多視頻網站已開始謀求轉型,砸重金、搶購熱門IP、簽約當紅明星,不斷升級加碼、打造爆款和精品,然而各平台對於內部原創內容的規范、引導和管理,仍需要觀念升級和大力出手。
此外,觀眾也可以有所作為。對於網絡視頻而言,點擊量是其評價的關鍵指標,而口碑也已成為院線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對此,觀眾不妨加強辨別,並且對於山寨、劣質作品予以零容忍,逐漸讓其無處容身。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