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順德區大良街道在廣東“創強爭先建高地”戰略的推動下,以《順德區大良街道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為指導,學區制改革、集團化辦學、九年一貫制辦學等一系列措施先后落地。

    大良街道黨工委書記麥玉團表示,教育作為大良的一張名片,是品質大良的核心組成部分。教育品質的提升,將極大地提升大良的區域價值。

     時隔一年多,大良教育板塊“創新、融合、高位、均衡”的區位優勢已初見成效。大良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如何實施?給教育創強爭先帶來哪些啟示?人民網廣東頻道特對此進行了解讀。

扛起教育改革大旗

打造珠三角教育高地 大良扛起教育改革先鋒旗幟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大良街道轄區內的義務階段高端民辦學校迅速發展,這類學校普遍都是借用公辦名校的品牌或者政府資源創辦,如大良實驗小學、德勝小學等,而原有的公辦名校卻被資源和機制束縛“雙手”,無法施展拳腳。 面對這種情形,大良開始思考教育如何發展才能適應大良發展的需要。 【詳細】

  • 態勢:學校辦學水平實現均衡

        自2014年起,大良街道對教育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特別側重了對部分學校薄弱校舍進行的改造提升。【詳細】

  • 標杆:打造優質教育高地勢在必行

        在均衡教育的基礎上,把大良的教學質量往上提,打造高位的優質的,高品質的均衡才有意義。” 【詳細】

集團化辦學新模式

集團化辦學:學校“抱團”如何體現高品質教育?

    

    每到周三,西山小學的書法老師胡春暉都特別忙,她需要自己編制書法教育校本材料,到其他兩所的小學給不同的學生上書法課。 胡春暉指出,“能夠到不同的學校開展西山小學的特色課程,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是一個挑戰和提升。”

    在李介甫小學就讀三年級的蔡曉兵從小愛踢足球,過去受限於學校場地,他經常找不到地方踢球。自從該校成為西山教育集團的成員校后,他經常在下課后到西山小學練習足球。

    跨校教學的胡春暉和跨校學習的蔡曉兵正是大良教育集團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詳細】

  • 多措並舉 穩步提升教學教研質量

        在教育集團內即成立教研共同體,制訂集團內教師專業發展計劃。開展跨校際的教研、教學、研討、沙龍等活動,探索適合各校發展的課堂模式。【詳細】

  • 融會貫通 提升教師隊伍教研水平

        據悉,大良從去年開始就探索21所小學組成的四個學區課程改革,各校之間舉辦了名師講座、教研沙龍、同課異構、跨校送課,質量共測、項目引領等一系列的活動。 【詳細】

九年一貫制辦學

鳳城實驗學校成立 領順德“九年一貫制”辦學之先

    

 

   創辦鳳城實驗學校,實施“九年一貫制”辦學,並不是兩個學校的簡單疊加,而是立足於統一的價值定位、教育願景,將兩所學校文化、管理體制、教師隊伍與課程體系相融合的化學過程,實現“1+1>2”的效應。這項舉措,不僅是大良街道推行的一項教育綜合改革,它還率先為順德區教育改革樹立典范。

  • 九年一貫 加強學習的整體性

    首先學校將在硬件方面進行重新規劃﹔其次是在課程方面進行改革,嘗試推出“2+3+4”的分級形式﹔另外,還將課程設置為“3+1+X”的模式。【詳細】

  • 實現“1+1>2”的效應

    “鳳城實驗學校引進國際化的教學資源,在管理體制、課程體系等方面達到一貫制,對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是更加有利的。”大良街道黨工委委員、教育局局長孫麗麗表示。 【詳細】

優質教育成效初顯

優質的教育資源正成為大良提升軟實力的重要因素

    

在2016年順德區辦學效益及教學質量績效考評鎮街優秀初中生源培養獎中,大良中學的成績位列鎮街第二。而2016年順德區培優計劃獎勵中,大良街道小學優秀學生輸送獎勵佔總數的56%,大良的小學輸送了超過一半以上的優秀高中生源。

 不僅如此,大良2016年中考成績優異,較往年進步明顯。數據顯示,大良街道初三畢業生3590人,共有2539人參加中考,報考率為70.7%,總分平均分553.9﹔區重點上線率為19.33%,全區第三名﹔普高上線率為70.22%,全區第一名。

據了解,為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大良最早在中小學校開設“創客”課程:從最早開設的機器人教育、動漫教育課程至2016年新開發的3D打印,科技制作、電子創客等,課程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研究內容也不斷深入,取得顯著成效,“創客教育”逐漸成為大良教育的新名片。【詳細】

我要留言

  • 主題: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