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順德大良古稱太艮,隋唐五代已形成居民點。古時的大良,外有二水環抱,內有五山秀立,鳳山逶迤成西面屏障,太平、神步坐守南面水口。明景泰三年(1452年),順德建縣,堪輿家遍察順德全境,認為“山川形勢,無逾此者”,於是,定大良為縣城。
  這裡人杰地靈,英才輩出,古跡薈萃,美食出眾……作為順德的政治文化中心,500多年來,大良積澱著深厚的人文底蘊。習近平總書記談傳統文化時指出,拋棄傳統等於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一直以來,大良繼承並發揚自有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更著力打造環鐘樓公園的“城市文化大客廳”, 成為具有大良特色的文化平台﹔成立大良文化中心,成為文化大繁榮的重要載體。鳳城文化已成系統,“文化鳳城”更成為全國聞名的文化品牌。而且,今年大良順應文化品牌升級的需求,將全力打造全新區域文化品牌“樂賞·鳳城”。下半年還將陸續有音樂沙龍等系列活動,並以年底的第1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頒獎禮作為壓軸大戲。
【歷史文化篇】

人杰地靈 英才輩出

    

大良作為順德的縣城所在地,可謂人杰地靈,英才輩出,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明清兩代出現了一大批杰出的書畫名家和曲藝名人。明代有畫聖之稱的李子長,清代乾嘉年間詩壇“嶺南四家”的黃丹書、呂翔、呂培,清道光年間章草名家羅復堪,明清時代以及近代曲藝名人羅?公、白駒榮等均為大良歷史上杰出的文化名人。

  • 清暉龍氏:一族五進士 百世永流芳

    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清暉園龍氏家族,早在清代就創下祖孫三代同為進士的傳奇,被鄉人譽為“翰林之家”,已故飛虎隊員龍啟明也是龍氏后裔。【詳細】

  • 粵曲名家:曲藝之鄉 群星燦爛

    大良是中國曲藝之鄉,曲藝文化底蘊濃厚。一直以來,出自大良的粵曲名家為數不少,他們在省港澳乃至新加坡等地享譽盛名。【詳細】

【名勝古跡篇】

青磚瓦楞 訴說滄桑

    

大良轄區內名勝古跡薈萃,包括:全國十大名園、居廣東四大名園之首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暉園、傳說供奉西山上那把“青龍偃月刀”而建起的西山廟、順德人砸鍋賣鐵建起縣級“最大禮堂”——人民大禮堂、數百年遙遙相對屹立的順德雙塔,傳頌著種種廣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 清暉園:喧囂鬧市中的園林寶庫

    清暉園始建於明代,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居廣東四大名園之首,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有的清暉園,集明清文化、嶺南古園林建筑、江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詳細】

  • 鐘樓:500年豐姿靜立縣城

    據順德老人介紹,鐘樓的原址並非現處。據《順德縣志》記載,頭一座建於天順四年(1460年),故址在今人民禮堂所在地。嘉靖三年(1524},知縣曾仲魁嫌它的地勢高過縣衙門,下令拆掉,改建到現今所在地。【詳細】

【非遺文化篇】

精湛工藝 世代相傳

    

APEC的領導人及夫人們所著服裝,其刺繡源自順德手藝﹔各種飄色場合出現的魚燈,其手藝巧奪天工……這是大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保護好這些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

  • 廣繡:APEC服飾上的刺繡出自順德

    2014年,APEC的領導人及夫人們所著服裝,非常矚目。這批凝聚了民間傳統藝術集體智慧的“新中裝”,其刺繡就是出自順德民間大師之手。2006年5月20日,廣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詳細】

  • 大良魚燈:制作技藝奪天工

    清末民國,順德時和年豐之際,大良魚燈會名動一時,成為與佛山秋色、沙灣飄色齊名的盛會,魚燈制作技藝也備受推崇。2013年,大良魚燈制作技藝被列入順德區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詳細】

【美食文化篇】

食在順德 廚出鳳城

    

2014年底,順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2015年5月,順德政府代表團抵達日本金澤市,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第九屆年度會議——順德美食進一步走向世界。作為順德政治文化中心的大良,其美食文化源遠流長,一批著名美食不但令人垂涎欲滴,更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文化品牌篇】

深挖底蘊 共享成果

    

文化鳳城是大良街道辦事處於2000年在全順德率先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通過多元化、系統化的文化活動和文化陣地建設,繁榮文化事業,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