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穗PM2.5污染前4月增30% 強化機動車污染治理

    今年前4個月廣州環境質量同比下降,部分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氮和PM2.5同比上升,PM2.5上升超過30%。 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謝明表示,依據亞運時國家頂級團隊分析出來的數據,機動車污染在廣州整體排放中佔比38%左右,今年將進一步強化措施,積極推進粵IV標准柴油的使用﹔同時,黃標車“沖禁”自動抓拍系統已於上月開始試運行,不過並沒有正式開罰單,“預計本月就會開罰”。

十二項應對措施

廣州市環保局稱近期將強化十二項措施

    面對空氣質量下降的狀況,環保部門有哪些應對措施?謝明透露,近期將強化十二項措施,改善空氣質量,力爭到2013年底,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2年下降2%、4%、6%和5%。

  • 【強化環境質量綜合分析及會商制度】
    【出台環境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
    【加強區(縣級市)屬地和重點區域巡查監管】
    【提速推進中小型燃煤鍋爐改造和淘汰】
    【實施揚塵污染控制區管理工作方案】
    【積極協調粵Ⅳ車用柴油推廣以及黃標車“沖禁令”自動抓拍系統使用】

  • 【開展全市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專項檢查】
    【對重點工業企業治污設施建設與運行全面檢查】
    【組織全市餐飲業整治專項執法檢查及海珠區餐飲業污染綜合整治現場會】
    【推進環境質量顯示屏進社區、進校園計劃】
    【6.5前公布首批污染大戶及違法排污企業名單】
    【結合公共服務廉潔化要求,強化督查督辦】

全國大城市空氣質量排名

全國74城4月份空氣質量排行榜發布 廣州第32位

    國家環保部下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2013年4月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排行榜。
    榜單顯示,廣州在74個城市中排第32位,比3月份的排名前進了13個名次,在珠三角9城中,位居倒數第二。
    全國空氣十佳城市中,廣東省的惠州、珠海、中山上榜。
    報告顯示,全國74個城市總體達標天數比例為63.5%,超標天數比例為36.5%,其中輕度污染佔29%、中度污染佔5.5%、重度污染佔1.7%、嚴重污染佔0.3%,首要污染物為PM2.5。
    空氣最好的10個城市分別為:海口、舟山、大連、拉薩、惠州、珠海、承德、福州、南寧、中山。
    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80.7%,高於全國17.2個百分點。
    珠三角9城中,珠海、中山、惠州、深圳和江門空氣質量相對較好,達標天數比例在80%以上﹔肇慶、廣州、東莞、佛山達標天數則在60%—80%之間,空氣質量相對較差,主要污染物為臭氧和PM2.5。
    此外,上海在74個城市中排名第42位、北京排名40、天津排名51,空氣質量排名均比廣州靠后。

PM2.5小常識






【PM2.5三大高危地帶】1.堵車地段。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汽車尾氣,開空調來調節車內氣溫,或打開車窗換氣,會吸入過多的PM2.5。 2.停車場。廢氣太多,是PM2.5的重災區。 3.燃煤廠。日常發電、工業生產等過程中的殘留物是PM2.5的主要來源。




【PM2.5三大高危地帶】1.堵車地段。PM2.5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汽車尾氣,開空調來調節車內氣溫,或打開車窗換氣,會吸入過多的PM2.5。 2.停車場。廢氣太多,是PM2.5的重災區。 3.燃煤廠。日常發電、工業生產等過程中的殘留物是PM2.5的主要來源。





【PM2.5預防七大要點】不吸煙,遠離二手煙﹔灰霾天氣少開窗,可以養點花花草草﹔使用空氣淨化器,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選對口罩﹔多泡喝秋冬潤喉茶﹔少開車,堵車就熄火,避免汽車空轉。




【PM2.5預防七大要點】不吸煙,遠離二手煙﹔灰霾天氣少開窗,可以養點花花草草﹔使用空氣淨化器,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選對口罩﹔多泡喝秋冬潤喉茶﹔少開車,堵車就熄火,避免汽車空轉。

廣州PM2.5記事


·2013年4月份,
廣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公布了“2012年廣州市入載地方
志十件大事”。經過廣大市民網站和書面投票,廣州率先公布PM2.5入
選2012年廣州地方志。

·目前廣州10個國控點分別是:荔灣西村、海珠寶崗、公園前、天河城、
麓湖、海珠赤沙、黃埔大沙地、番禺市橋、花都師范和蘿崗鎮龍。去年
空氣質量達標率最低的點位在花都師范,最高的點位則是海珠寶崗。

·2013年3月,廣州副市長陳如桂在發布會上談及廣州PM2.5監測數據,
說:
“我相信這些數據是可信的。因為這和一些機構,包括美領館監
測的結果對得上,而且廣州監測的數據比他們還要嚴。


·2013年3月份廣東省環保廳印發的《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大氣污染
防治“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實施方案》中顯示,2013年年底珠三角
地區的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0年下降2%,治理項目超過160個,預計
投資約81.6億元。

PM2.5入侵全國各大城市